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科学研究   3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采用硫酸-苯酚法测定红蓝草多糖的含量,用正交设计法筛选和优化红蓝草多糖的提取工艺。以料液比、提取时间、溶液的p H值、提取温度作为因素,进行L9(34)正交试验。各因素对提取红蓝草水溶性多糖的影响为:提取温度料液比提取溶剂p H值提取时间。确定较优提取工艺为料液比为1:40(m:v),提取温度100℃,提取时间为2h,提取溶剂p H值4.5,在该工艺条件下,红蓝草多糖的得率为8.018%,说明红蓝草除了主成分紫蓝素类、黄酮类外,其多糖的含量也较高。  相似文献   
2.
采用Discovery Studio 2.5软件的CDOCKER和LibDock模块进行分子对接,对羊踟蹰木藜芦烷类成分与细胞色素P450酶几种亚型作用机制进行虚拟研究。以已知的和羊踟蹰木藜芦烷类成分作为配体,细胞色素P450酶的4种亚型CYP3A4、CYP2C9、CYP2E1和CYP1A2作为受体进行对接,并将对接结果进行打分,评判配体与受体的结合模式和亲和力,揭示其可能的作用机制。结果显示CYP2E1、CYP1A2为羊踟蹰木藜芦烷类成分的主要作用靶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基于体外实验和分子对接研究枫杨抑菌活性及机制。方法:以枫杨果、树皮、叶为研究对象,分别研究其水提物和醇提物(70%乙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伤寒沙门菌、化脓性链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确定抑菌谱和最小抑菌浓度(MIC)。利用活性追踪方法,通过硅胶吸附色谱、薄层色谱等手段,分离单体化合物,并进行抑菌活性研究,选择PBP5、FabI、FabH、Fts Z 4个抑菌关键蛋白靶点,利用Systems Dock Web Site软件进行分子对接,研究其抑菌机制。结果:实验发现枫杨果的醇提物抑菌效果最好,对伤寒沙门菌最小抑菌浓度为7.81 mg/mL,首次从枫杨果中分离得到β-谷甾醇、β-胡萝卜苷、齐敦果酸,三个化合物对于PBP5、FabH、FtsZ蛋白靶点Docking score均大于7,结果活性很好。结论:枫杨果醇提物抑菌谱广、抑菌能力强,其可能是通过抑制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肽聚糖的合成,以及细菌脂肪酸的生物合成,干扰其生物膜的形成从而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从而起到广谱的抗菌效果。  相似文献   
4.
今日桃花源     
蒋利荣 《科技文萃》2001,(3):137-138
仲夏时节,记者乘坐桑塔纳轿车从长沙市出发,沿长沙至常德高速公路向西北飞驰,仅两个 小时便到达闻名遐迩的桃花源风景名胜区。 进入桃花源,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片桃林,虽已过桃花流水,落英缤纷的季节,但桃叶碧绿 ,小果挂枝,也是别有一番景色。据导游介绍,传说武陵渔郎所逢桃花林,即指此溪两岸。 每当桃花盛开,红云飘浮,赤霞腾飞,与沿溪松涛、竹风映照。瑰丽多彩,真有“桃花流水 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之感。 我们急切找到《桃花源记》诗中武陵渔郎“从口入”处,来到交通临仙涧与秦人村。只见洞 门半启,“初极狭,才通人”。洞内有疑洞8个,迷离往复,烟岚四合。出西洞门则“豁然 开朗”,别有天地,我们问导游“是天然还是人工建造?”答曰“自古有之。”让我们惊奇 万分。  相似文献   
5.
回顾小学科学课程演变的历史,从课堂组织形式的变化看,20世纪80年代是"一课一活动"的形式,即自然课讲述、手工课实践的"1+1"模式,后来增加了劳动技术课,改为"两课一活动"的"2+1"形式。这一时期改革的通行做法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做加法"。从教材内容的变化看,20世纪90年代后,小  相似文献   
6.
剖析制药工程专业英语教学现状,结合课程内容及特点,探讨教学方法的改革,丰富教学内容、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升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