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3篇
科学研究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利用HIRFL提供的 2 2 Ne束流轰击锕系放射性靶 2 4 1Am ,通过熔合 蒸发反应生成了 10 5号元素的一些同位素 ,经对其衰变特性的测量和母子体关系的分析 ,确定已合成了 10 5号元素的新同位素 2 59Db ,其α衰变能Eα=9.4 7MeV ,半衰期为 0 .5 1秒。在 18O轰击Th的实验中 ,产物经化学分离后用已预先处理过的云母探测器及γ探测器同时测量 ,测得两例碎片径迹 ,经分析认定它是来自 2 3 0 Ac的缓发裂变 ,从而确定 2 3 0 Ac是缓发裂变先驱核 ,其缓发裂变几率为 (1.19± 0 .85 )× 10 -8。  相似文献   
2.
1 引言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过去数年中,先后合成并鉴别出了208Hg、185Hf、237Th、239Pa和175Er5种重丰中子新核素,近期又合成鉴别出了超铀缺中子新核素235Am,前面5个新核素是我们在新核素合成领域中首先在重质量丰中子区的一个重大突破,而235Am的生成和鉴别,使我国这一领域的研究跨入了又一个重要核区──超铀缺中子区。它不仅填补了核素图上的又一个空白,而且对镅的缺中子同位素链进行系统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对周期表上第95号元素媚的缺中子同位素232Am和234Am,在10年…  相似文献   
3.
叙述了远离β稳定线新核素合成和研究的重要意义 ,介绍了新核素合成和鉴别技术路线及实验方法 ,报告了近代物理研究所在重质量丰中子区和稀土质子滴线区新核素合成和研究的情况。近代物理研究所的科研人员以创新性的物理思想和独特的技术路线 ,经过近十年的探索 ,在世界上首次合成和研究了汞 2 0 8等 1 6种新核素 ,占国际上同期同一核区合成和研究总数的一半以上 ,不但实现了我国在新核素合成领域零的突破 ,而且在这一前沿领域占有优势地位。以下对他们的工作做一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