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科学研究   7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1.
 借助科学的社会学研究理论——行动者网络理论分析中国在逐步从通信大国走向通信强国,从标准采用者走向标准制定者的进程中,如何战略性地推行本土标准。并重点从动机、行动和结果三个层面对每类行动者在标准化行动网络中的定位及行动策略加以分析。进而就标准化战略实施得到以下启示:标准的技术路线要在性能与兼容性、开放与封闭间找到平衡点;适度的政策资源供给;重视联盟的力量,努力打造一个囊括各主要利益相关者的支撑性联盟网络。  相似文献   
2.
薄弱的技术积累和创新能力的欠缺,使得我国许多产业在全球化的竞争环境中明显处于劣势。通过对我国移动通信专利分布、专利申请人和专利技术进行分析,勾勒出当前移动通信产业专利格局。并通过移动通信产业危机分析,提出了WTO专利体系下我国移动通信产业发展应当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以我国卫星导航产业作为研究对象,运用相对技术优势指标、技术增长率指标、帕累托位序规模系数的OLS回归分析等静、动态相结合的多维测量方法,系统研究细分技术领域的创新发展特点及发展机会,揭示卫星导航产业专利丛林现象的客观现状。结果表明我国卫星导航产业部分技术领域创新优势明显,但基础技术研究仍显不足,同时产业专利丛林的外部表征开始出现。文章从以基础技术为核心的知识产权战略引导、实施专利集中战略聚集研发实力、调整创新激励政策平衡保护创新与专利丛林的博弈等方面提出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4.
企业专利战略理论及应用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詹爱岚 《情报杂志》2012,31(5):23-28,35
对近20年来国际专利战略的理论进行了综述,系统总结了涉及专利申请、许可以及实施三个领域的七个专利战略理论及其应用,并从战略的进攻性、防守性等角度加以梳理。同时,对专利战略的未来发展方向及一些前沿问题进行了述评与展望。  相似文献   
5.
基于专利开放的IBM专利战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IBM公司开放500项软件专利事件为线索,结合该公司近年来陆续推出的一系列相关行动,总结出IBM公司新一轮的专利战略.IBM新战略的灵魂在于,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产业链的顶端,将核心业务的目标指向IT基础架构和标准层面.  相似文献   
6.
面对当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环境,认清自身和竞争对手的竞争战略对每个移动通信企业都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专利情报为技术创新研究提供了一个客观、理性和深入分析的途径.本文运用该方法构建起专利活动强度和专利质量相关的指标体系,并在此基础上通过矩阵分析对相关企业的技术创新战略予以剖析.本研究旨在认清我国移动通信产业的技术创新格局,进而明确国内企业的战略定位.研究指出,对于国内企业而言,主要的竞争威胁来自美国企业,其次才是欧洲和韩国企业.这不仅取决于企业的专利地位,也取决于企业专利战略运用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詹爱岚 《科研管理》2019,40(8):92-100
随着新兴市场国家在国际经贸、政治和科技领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以标准的形式参与全球创新竞争的实践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关注。印度和南非的标准与创新互动赶超实践,揭示了不同类型标准下的不同创新模式及各自不同的赶超路径。这为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国家提升创新与标准化能力,理解和参与全球价值链的分工与治理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有益的借鉴。在实证分析印度和南非的标准化与创新互动赶超案例的基础上,总结了印度疫苗业最低质量安全标准、南非酒业的品类削减标准,以及医疗信息业的兼容及接口标准,分别通过证明、规模和协调模式来推动创新。在互动赶超路径上,印度疫苗业在识别出发展中国家基础疫苗短缺这一机会的基础上,将国际采购视作技术学习和创新的需求工具,并通过标准化将国际采购标准内化成国家产业政策;南非酒业是通过削减品种、科学种植、现代工艺酿造、严格酒标管理;而南非医疗信息业则是通过创造一个吸引子,构建一套自适应系统的层级结构型标准体系,并利用网关来克服基础设施的异构性。研究发现,在标准化与创新的互动赶超过程中,政府、企业、科研机构、行业协会等各主体扮演着不同,且协同的角色;协同之外,政府和行业协会的合作支撑尤为重要;企业的创新战略重点,取决于标准化在互动创新中的机制定位。  相似文献   
8.
“专利激增”现象解读可起到较好的自我审视与警醒作用.在回顾了1980年代欧、美、日、韩及中国台湾地区专利激增理论及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梳理解读基于专利计量的中国专利激增动因及创新力研究.经过数年努力中国“傲人”的专利申请“量变”尚未产生令人信服的创新能力“质变”.近年的创新政策“组合拳”所产生的协同效应,仅在沿海开发区的一批新兴ICT企业的国际化发展道路上得到了一定程度体现.中国是时候驻足反思,努力寻求一条适合自身创新能力建立的路径.一方面,专利与创新制度建设应在“质”与“量”的选择间溯本求源;另一方面,企业应紧跟全球产业市场脉搏,不断夯实自身研发基础,力争成为全球创新与专利战备竞赛场上一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