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科学研究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1.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博大精深,揭示了教育的内在规律,它虽然诞生于20世纪20-40年代,但它的哲理和先进性不仅能适应现代,而且能指导将来.  相似文献   
2.
高等学校学生管理中的法治缺失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生直接发起的法律挑战,暴露出我国高等学校学生管理中的种种法治缺失.包括:实体规则的缺位与滞后,确定剥夺大学生"受教育权"的立法层次偏低;程序规则的缺失与模糊,学生有"受教育权",但无诉讼救济权利,救济途径不畅;法治精神的缺乏与漠视,轻权利重义务,以道德评判代替法律裁决,把行政管理带入民事管理.鉴于此,要完善法律体系,避免法治真空;要健全教育法治制度,将受教育权的终极关怀贯彻到底;要超越特别权力关系学说,坚决执行法律保留原则.  相似文献   
3.
一、生活教育与素质教育 关于素质教育的内涵和本质特征,当前有许多提法,概括起来可以这样理解:素质教育是依照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需要,挖掘和发挥学生身心发展的潜能,弘扬其主体性和主动精神,促使全体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是社会发展和个性发展要求相统一的教育,其范围涵盖了各级各类教育,本文主要讲的是基础教育中的素质教育。仔细研究陶行知关于生活教育的思想观点和实践活动,以其对中国传统流弊的揭示,对照当今的“应试教育”,不禁令人产生“切中时弊”、“震聋发聩”的感受;仔细对照生活教育与我们…  相似文献   
4.
《教育法学》课程基于网络平台从认知领域、技能领域和情感、态度价值观领域设计课程目标;从教师与学生的生活逻辑出发设计课程内容;基于网络平台,团队协作施教,拓展教学时空,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建设了多元立体的课程资源,形成了基于网络环境的教学模式;注重多元评价,强化过程性评价,形成了立体考核法。基于网络平台的高等师范教育本科课程设计研究与实践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教师与学生创造性个性培养的病理学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从病理学的角度,分析了教师在学生创造性个性培养中的病症表现,并对此进行了病理探查和剖析,提出了有关防治的策略和措施。  相似文献   
6.
许映建 《今日科苑》2007,(24):252-253
长期以来,创造被赋予神秘莫测的形象,认为带领学生搞创造,就是搞"发明",实际上创造并非是学者专家的专利,就其内涵而言,创造是指具有新颖性,并有社会或个人发展价值的活动;就其内容而言,有三种不同的创造:"前所未有"、"重新组合"和"再次发现"。  相似文献   
7.
不少人把创造教育理解为创造力训练的教育,有的甚至将创造力简单地理解为"创造思维",以创造教育全盘否定传统教育,以创造教育代替素质教育,以创造教育排斥知识教育,认为创造教育就是搞课外活动,进行小发明、小制作,创造教育就是进行创造的方法技巧或创造思维训练,将创造教育的目标理解单一,混淆一般教育过程和创造教育过程,以成人创造者的心理历程代替中小学生创造活动的心理历程,关于创造教育研究中的这些问题直接导致了创造教育的效能低下,甚至走入歧途。  相似文献   
8.
受教育权被认为是公民的基本人权,受到各国宪法的高度确认和保护.而审视我国教育法律,高校学生"受教育权"尚存法律盲区:规范大学生"受教育权"的实体规则缺位,确定剥夺大学生"受教育权"的立法的层次偏低;保障大学生"受教育权"的程序规则缺失;大学生"受教育权"的法律救济途径存在瑕疵;大学生有"受教育权",但无诉讼救济权等.鉴于此,要完善法律体系,避免法治真空;要健全我国的诉讼制度,将受教育权的终极关怀贯彻到底;要超越特别权力关系学说,坚决执行法律保留原则.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