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篇
科学研究   1篇
综合类   4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在我国东西部发展严重不平衡,劳动力市场严重分割,市场经济份额越来越大,劳动力流动限制越来越少的条件下,我国劳动力的流动基本上呈现出一种单向流动的特点,即从农村流向城市,从西部流向东部。这种流动态势造成了西部及广大农村地区教育投资效益的流失,拉大了城乡之间和东西部之间的差距,所以必须给这些地区以成本补偿。  相似文献   
2.
我认为,基础教育深化改革,从教育思想上要做到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唯其如此,基础教育才能真正为全面提高劳动者的政治思想、科学文化、劳动技术和身体素质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3.
从学科建设的角度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问题,为我们进一步研究如何提高教师的专业化素质问题提供了很多新的视角。教师专业素质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研究特别重视探讨教师成长的周期、目标、成熟标志以及教学效能诸方面的微观机制。  相似文献   
4.
21世纪我国高等师范教育的困惑与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课程设置上,忽视教师专业知识训练,造成毕业生教育理论欠缺,教育实践能力不足,不适应教育教学工作;定向师范教育和学生入学动机、就业意向之间的矛盾,造成教育浪费;设置非师范专业,使师范教育受到削弱等。因此,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彻底改变师范教育体制,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以推动师范教育的发展,培养适应性强的人才。  相似文献   
5.
高校“毕业班现象”剖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所谓“毕业班现象”是指与高校毕业班学生相联系的一种特有现象,主要表现为:最后一学年学生的情绪比较焦虑,中心任务向寻找工作、签订就业协议转移,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学习热情大大下降,课堂教学出勤率低,正常的教学秩序受到冲击,教师的授课计划和授课情绪受到影响,对于学生成绩的评价宽松并富有弹陛,其结果是降低了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近几年,“毕业班现象”虽然已经引起了一定的社会关注,  相似文献   
6.
7.
当今时代,社会、经济、文化、信息的高速发展,当代大学生表现出与以往大学生不完全相同的个性特征,他们的思维能力达到了较高的程度,情绪、情感极其丰富,而且具有叛逆和偏执心理。与个性特征相呼应的是在相当一部分大学生中社会责任感的缺失,突出表现在他人责任感缺失,集体责任感淡化,重自我价值,轻社会价值以及存在盲目的自我膨胀和实际的自卑意识。当代大学生,他们正逐渐成长,社会阅历和知识逐渐丰富,思想认识方面也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转制型民办教育不同于真正意义上的民办教育,它是政府推动的公办教育转制的结果。它的出现虽然推动了我国民办教育事业的发展。但加剧了义务教育阶段的供需矛盾,导致学校的非均衡发展,其所带来的优质教育资源增量与其造成的弊端相比,是弊大于利。  相似文献   
9.
高中文言文教学一直以来是很多教师颇感头痛的问题,特别是福建近几年高考增加了文化经典著作的考查,无形中文言文的教学更显重要了。笔者围绕新课标实施后高中文言文的教学谈谈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中的集体非理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财政背景下,基础教育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体制和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是导致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中集体非理性的重要原因。过度的布局调整虽然推进了城镇化进程,也有助于提高有限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教育质量,但却背离了因地制宜的原则,影响了边远山区低龄儿童的受教育机会,造成了新的上学远、上学难,加重了家长的经济与心理负担。对于这一现象,我国政府应该给以足够重视并予以纠正,做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