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科学研究   1篇
综合类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1.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要的任务是建设和谐家庭,这也是马克思主义者的永恒追求。中国共产党人历来非常重视婚姻家庭建设,他们在继承马克思和恩格斯家庭和谐思想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家庭和谐观,进一步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家庭和谐思想,也为当前我国构建和谐家庭乃至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
正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给出了四种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SSS"、"SAS"、"ASA"、"AAS"),以及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方法("HL").根据这些方法,证明一般的三角形全等只要找到符合上述四种判定方法的三个条件分别对应相等,问题就迎刃而解.但是,有时候一道题目给出的图形比较复杂,加上相关知识掌握的不到位,大部分学生可能都很难快速地找到解题思路,这就要求教师要利用正确  相似文献   
3.
学生刚开始接触生物课时,学习兴趣总是挺大,可是时间一久了,对生物课的兴趣就开始慢慢变淡,甚至是变得厌恶。究其原因,笔者发现,这是因为未接触或刚接触生物课时,学生总怀抱着好奇心:"生物课应该是介绍各种生物的""生物课应该讲的我们周围生活的事物吧"等等;而一旦接触时间久了,发现生物课并不是自己想象中的那样有意思而仅仅只是介绍一些理论性的知识,甚至于需要"死记硬背",于是学生们就没有了听课和探究的欲望了。在这种情况下,怎样让学生愿意学生物、学好生物,就成为笔者常常思考的问题。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感受到,在课堂上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或是组织学生针对某些知识进行探究性学习等都能获得较好的效果。同时笔者还发现,每当在课堂上谈论到与生活中有关的事物或者是身边发生的事情的时候,学生们的讨论总是特别热烈,也对事物中所蕴含的生物知识有着热切的探究欲望。针对这种现象,笔者尝试将生物课堂教学与他们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引导其从生活中获取生物知识,并将所学知识用于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这往往会获得意外的收获。  相似文献   
4.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素贞 《教育与职业》2006,(26):143-144
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高校的思想政治课应该以现代素质教育观念为指导,以科学的、系统的、丰富的内容为基础,以多样化和现代化的教学方法为手段,以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为主导,以达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以胡锦涛同志为首的党中央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新一届领导人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阐释了“中国梦”的概念,“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这既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重大贡献,也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和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毛泽东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他的思想和理论中蕴含着丰富的和谐因子,对当前我国构建和谐社会有着极其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谢素贞 《科教文汇》2008,(34):219-219
“三农”问题是一个历史问题,毛泽东虽然没有明确提出“三农”这个科学的概念,但他在中国革命和建设时期,都是站在“三农”问题的立场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本文试图对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解决“三农”问题的成败进行初步分析,总结其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7.
思想政治教育推动家庭和谐的功能体现在帮助家庭成员树立正确的婚姻和家庭观念、加强家庭伦理道德观教育、加强法制观和法律意识教育。同时充分发挥广大妇女的优势,以女性的文明和进步带动家庭和谐,重视家庭教育,形成良好的家风。  相似文献   
8.
历史学科的素质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知史、鉴史、治史的能力,而其关键是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它要求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理性思考,从而认识社会历史的发展及其规律。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应该强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几年来,我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强化知识结构、阶段特征、内在联系、基本线索四个方面的教学力度,是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素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任何一门学科教学都要面临的重要问题。文章主要从历史教学法的革新入手,认为要实现历史教学的目标,教师就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师生情感的共鸣,最终达到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