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科学研究   1篇
  202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空心村是城镇化过程中乡村人地系统要素配置失衡的表现,严重阻碍了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加快推进空心村治理是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和乡村振兴的迫切需要。本文以平原农区空心化相对严重的山东省禹城市房寺镇为例,基于乡村振兴导向下的空心村形态认知,构建了“人口-土地-产业-组织-文化”多维空心村度量体系,利用指标贡献度、最小方差模型识别空心村主导因素和形态类型,并提出差别化的治理策略。研究发现:①房寺镇人口、土地、产业、组织、文化的单维度空心化均值分别为20.95、19.12、18.14、14.17和14.03,以人口、土地、产业空心化为主要特征的空心村数量超过半数;②房寺镇多维综合空心化均分值为58.98,空心化程度整体较高,并在空间上以“点-轴-面”的形式从镇中心地向镇域边界逐渐加剧;③房寺镇空心化主导因素集中在人口密度、宅基地空废率和经济结构3个方面,空心村类型以双形态和三形态复合型为主;④空心村及其治理以内外循环相互作用的方式对乡村振兴产生抑制和促进影响,未来应从多维度视角认识空心村形成与表现的复杂性,按照盘活土地资源、加大产业扶持、吸引人口回流、提升治理能力、加强文化建设等多元化路径开展空心村治理,以农村全要素协同优化推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