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科学研究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1.
赵乐静 《初中生》2010,(2):50-53
问题:闪电击到水面时会发生什么事情?水里的鱼都会死掉吗?金属船上的人又将如何呢?  相似文献   
2.
我们如何谈论技术的本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就流行的技术本质、定义观念进行了元理论分析 ;描述了工具论的、实体论的及批判的技术理论。着重考察了A·芬伯格的非本质主义初级、次级工具化理论 ,以及相关反本质主义、后本质主义技术本质观。指出了维特根斯坦“家族相似”之于谈论技术本质与定义的重要意义 ,以及将技术视作“本文”并对其进行解释学研究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美国工业实验室的研究传统及其变迁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作为美国R&D重要组成部分的工业实验室 ,其研究传统正发生着意义深远的改变。面对全球范围内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 ,置身科技日新月异的当今世界 ,美国工业实验室逐渐摆脱了V·布什所倡导的R&D线性模式 ,开始重新认识科学与技术、研究与发展、长期与短线等问题 ,并因此从较为重视基础研究转向全面理解发现、发明与创新的关系 ,以期寻求更为有效的生存发展之道。  相似文献   
4.
科学争论与科学史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论述了科学争论之于科学史研究的意义,介绍了实证论的、社会结构论的及科学知识社会学的三种争论分析方法。着重考察了SSK争论分析对科学编史学重要而意义深远的冲击。文章从争论分析的视角,对科学史的辉格解释、内史-外史之辩等问题进行了新的阐释。并指出科学史研究所能面对的“历史实在”,实际上是一种“语境实在”,SSK及其争论分析方法,正体现了一批科学史家把握此实在的某种努力。  相似文献   
5.
■戴森(1981年沃尔夫物理学奖获得者,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便喜欢做数字游戏。我的科学兴趣并非源于理解自然奥秘、发现勒粒子或治愈疾病之类的崇高信念。科学之所以让我着迷,  相似文献   
6.
理解技术知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人们日益关注技术知识的独特地位,反对简单地将技术视作应用科学.同时,尽管当代技术哲学的"认识论转向"强调了技术知识有别于科学知识的思想,但其欲借科学哲学构建技术认识论的努力却相对忽视了技术活动的非认知维度,特别是技术知识的意会性.事实上,重视意会知识之于技术的根本性作用,乃是本体论解释学理解技术的前提和出发点.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