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科学研究   1篇
  2014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同样的课,有的教师讲,娓娓动听,似春风化雨,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兴趣盎然;而有的教师讲,则平铺直叙,词汇干瘪,学生听得索然无味,昏昏欲睡,究其原因,不仅与教师的文化素养、知识背景及语言表达能力有关,更重要的是有些教师没有把握住教学的技巧和方法,因而在教学实践中,也就不能处处时时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做到巧言善譬,旁征博引,声情并茂,以此增强教学语言表达的艺术魅力,使整个教学活动充满乐趣。  相似文献   
2.
赵金伟 《今日科苑》2014,(11):124-124
电力产业的科技进步给我国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带来了崭新的变化,在所有领域中,电力产业所占的贡献比重日益加大。为此,在当前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给电力企业提出了更高、更大的要求。对电力的需求从质到量的要求都在提高。电力系统用户供电可靠性指标直接反映电力系统对用户的供电能力和电力工业对国民经济电能需求的满足程度,是电力系统的规划设计、施工、设备制造和生产运行等方面质量和管理水平的综合体现。因此,确保有效的供电设备的安全,才能保障人们的用电安全。  相似文献   
3.
同样的课,有的教师讲,娓娓动听,似春风化雨,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兴趣盎然;而有的教师讲,则平铺直叙,词汇干瘪,学生听得索然无味,昏昏欲睡,究其原因,不仅与教师的文化素养、知识背景及语言表达能力有关。更重要的是有些教师没有把握住教学的技巧和方法,因而在教学实践中,也就不能处处时时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  相似文献   
4.
人对别人或自己的行为(或一件事)发生的原因就其主观的感受与经验予以解释的心理过程,称为归因。归因是一种社会生活中十分普遍的心理现象,也是我们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常见的心理现象。本文试用归因理论,谈谈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如何倡导培养良好的归因,改善班级管理水平,提高教育质量。归因心理现象的分析  心理学家认为,归因的分歧是造成人与人之间矛盾的一个因素。在归因过程中,常常由于主客观条件的影响而发生错误,导致归因的偏差。常见的归因偏差存在于观察者与行为者之间,即所谓的分歧归因。为什么会发生归因偏差呢?  (一)…  相似文献   
5.
一、形象比喻   比喻即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打比方.在教学过程中,尽管比喻运用得比较经常、广泛,但是并非任何比喻都能产生幽默情趣,关键要看比喻是否新奇恰当,而不能陈俗弊脚.例如,有位教师在讲到十九世纪末英德竞争时,比喻说:“德国作为帝国主义筵席上的迟到者,是根本不满足只得到一些残汤剩菜的.它就象一个饿汉吃不饱,自然首先盯住的就是英国的那个大盘子--相当于英国本土面积一百多倍的殖民地.“这一连串形象生动的比喻,既新奇恰当,幽默风趣,又揭示了英德之间的尖锐矛盾.   ……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