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科学研究   7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6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
结合技术本科院校机械类专业学生现状和特点,积极营造创新氛围,改善创新条件,健全创新保障机制和激励机制,组建自主管理的大学生创新集训队,形成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运行的长效机制。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按层次开展科创活动,形成"学着干,自己干,领着干"阶梯式科学训练方式和结构合理的大学生梯队结构,以及各集训队成员之间的合作交流模式,促进了科创活动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是机械类专业学生重要的综合设计和创新实践训练.针对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毕业学生的调查分析,提出开放式课程设计教学理念.并按照培养学生机械方案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目标要求,结合技术本科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按层次设置课题,注重课程设计与相关课程的有效结合、注重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与学生专业发展的统一,注重课程设计与创新实践的结合.开放式课程设计的实施充分调动了大学生创新的欲望,开发了学生创新潜能.以能力为核心的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改革实践表明,只要目标明确,方法得当,推进有力,一定会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基于任务驱动的机械创新设计课程的教学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机械创新设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教学质量不高和学生创新能力提高不明显等问题,将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任务驱动教学法"引入课程教学。以培养学生机械创新设计能力为教学目标,进行了课程教学任务的设计、实施和效果评价的实践探索,对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4.
组建大学生创新集训队,开展创新训练,对于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提高创新能力十分有效.建立和完善科创组织运行的长效机制、引导学生重视专利文献的学习和利用、组织学生参加高新技术博览会和科技馆以及科技创新比赛、承担科创项目并进行实践训练是提高创新集训队科创能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结合技术本科院校机械类专业学生现状和特点,积极营造创新氛围,改善创新务件,健全创新保障机制和激励机制,组建自主管理的大学生创新集训队,形成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运行的长效机制.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按层次开展科创活动,形成“学着干,自己干,领着干”阶梯式科学训练方式和结构合理的大学生梯队结构,以及各集训队成员之间的合作交流模式,促进了科创活动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一种基于叉形升降机构的打台球的机器人,利用SolidWorks软件对该台球机器人进行了整体设计,完成了台球机器人的移动机构、回转机构、抬升机构、倾斜机构、瞄准机构、击球机构等部分的三维造型和虚拟装配,设计了一种基于单片机的台球机器人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一种基于叉形升降机构的打台球的机器人,利用SolidWorks软件对该台球机器人进行了整体设计,完成了台球机器人的移动机构、回转机构、抬升机构、倾斜机构、瞄准机构、击球机构等部分的三维造型和虚拟装配,设计了一种基于单片机的台球机器人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8.
基于提升创新能力的机械原理课程教学法的改革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高等院校机械类专业机械原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介绍了国内高校的教学研究成果.结合我校技术应用型本科的定位和我校生源文化课基础差异较大的特点,以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为抓手,提出"典型案例、诱导教学,重点分析、自学总结,注重应用"的机械原理课程教学法,结合机械原理课程的教学实践,积极探索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途径.  相似文献   
9.
结合技术本科院校机械类专业学生现状和特点,积极营造创新氛围,改善创新条件,健全创新保障机制和激励机制,组建自主管理的大学生创新集训队,形成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运行的长效机制。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按层次开展科创活动,形成学着干,自己干,领着干阶梯式科学训练方式和结构合理的大学生梯队结构,以及各集训队成员之间的合作交流模式,促进了科创活动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传统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机械系统的分析能力为基础,机械设计能力为主线,结构设计能力为重点,机械构型为核心,构建基础性实验和工程型实验两个层次的实验教学体系,突出实践能力和数字化设计手段应用培养的特色,提高了课程的实验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