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科学研究   9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
采集那曲6个气象观测县近40年(1968~2008年)各月大风日数资料,采用统计方法和线性回归的方法,系统的分析了近40年来那曲地区的大风日数变化趋势,发现那曲地区的大风日数呈现递减趋势。  相似文献   
2.
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方法,简称SVM方法。SVM方法是计算机学习的一种新方法,是基于历史数据建立预报预测模型的有效工具。这一方法数学推导严密,理论基础坚实,已经成为预测预报、模式识别、计算智能等领域的热点技术,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作为月降水定量预报方法的尝试,利用那曲县及安多县的月平均常规气象资料及74个环流场资料,利用国家局陈永义老师等开发的支持向量机学习建模预报软件平台(SVM2.0)作了那曲县月降水量预报试验,其结果显示出了该方法有一定的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3.
随着全球工业化的不断发展,城市化面积的不断增大以及人口的迅速增长等众多因素的影响,气候变暖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那曲县的气候变化也表现的较为明显,年平均气温一直在逐渐上升,上升幅度在0.5℃/10a,年平均降水量也是随着年代逐渐增多,增幅在15.5mm/10a;各层地温呈上升趋势,蒸发量、日照时数缓慢减少,冻土厚度缩减;不同程度的雪灾发生概率较高,干旱发生频率达到50%以上;气候变化对淡水资源、牧业生产、民众的生产生活产生了较大影响;我们应通过政府与社会公众共同协作采取具体有效的措施和方法,努力做到减少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所产生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4.
那曲地区近五十年气温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温是气候变化的重要特征之一,本文通过对那曲地区七个观测站近五十年气温资料的分析,揭示那曲地区气温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近30年10月份的暴雪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并以2011年10月21日至22日那曲出现了一次全地区性的降雪天气,其中那曲县的降雪量达到了17.5mm,积雪深度达到了19cm的天气过程为例;利用环流背景、FY2-2C卫星、物理场、地面气象要素等资料对导致这次暴雪天气行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暴雪具有局地性,因此出现暴雪不光要具备气候学上的环流特征,而且要具有局地气象要素的支配。  相似文献   
6.
利用常规资料、地面逐小时自动站资料、FY2-2C卫星资料,对2009年5月29日-30日那曲地区西部暴雪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降雪来临前两站的气压处在相对偏低的位置,地面风比较弱,低空水汽有辐合上升运动,500百帕环流场上分析出高原上有低涡风切变形成,此系统是造成这次高原大部大到暴雪(雨)的主要影响系统。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80~90年代典型的四次厄尔尼诺年那曲地区冬半年主要气象要素与气候同期值比较发现,厄尔尼诺年那曲地区冬季为冷冬,气温较常年气候值偏低;0厘米地温出现异常偏低;气压存在偏高、偏低两种类型;厄尔尼诺对降水的影响不是很显著;蒸发量和日照呈减少趋势,没有明显异常变化。  相似文献   
8.
根据对那曲地区中、东、西部三个区域代表站2017年以前30年的降水量、平均气温、蒸发量和气候湿润度指数进行时空分析,发现那曲地区降水量呈逐年增加趋势,东部和西部降水量增幅明显,且夏半年增幅贡献率大于冬半年,中部降水量增幅不明显;平均气温随年代呈波动上升趋势,冬半年升温幅度比夏半年高;蒸发量呈逐年减少趋势,冬半年减少趋势较夏季明显;在这种气候条件下,那曲地区气候湿润程度没有上升,反而有小幅下降的趋势。那曲地区继续维持半干旱气候区特征。  相似文献   
9.
利用1961~2000年气温、降水、积雪等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那曲地区西部年际、年代际及各季气候变化的特征和规律。结果表明:那曲地区西部各季节增暖都比较明显,相比较而言,冬半年增暖最为显著;降水量上那曲地区西部降水总体呈增加趋势,但在季节分配上相差较大,表现为暖季降水显著增加,而冷季降水增幅不明显。那曲地区西部平均积雪量变化呈缓慢的减少趋势,冬半年减少比较显著,而夏半年减少非常缓慢;5月份平均积雪量的偏多是导致近年初夏出现雪灾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