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科学研究   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4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本文主要运用国际市场占有率指数、贸易竞争力指数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对中日两国1996-2010年间的创意产品贸易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创意产品有着很强的国际竞争力,且远大于日本。通过进一步的行业分工分析发现,我国的竞争优势主要集中在工艺品、设计等创意和技术含量较低的劳动力密集型行业中,视听、音乐等创意元素较多的行业的竞争力并不高,且多个行业的竞争力正在下降;而日本除了少数几个创意产品外,各行业的竞争力均较弱。最后,从加快集聚区建设、引进和培养人才、加大科技投入、树立创意品牌等方面提出了提高中国创意产品贸易竞争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当前,世界贸易中出现了一种新动向:一些发达国家经过制订高于发展中国家的环境质量标准来推行新的贸易保护主义,即以高环境标准准入条件作为限制进口的手段,从而使传统的贸易壁垒逐步演变成环境壁垒,成为绿色贸易壁垒。我们应该在认识和弄清绿色壁垒实质的基础上,结合绿色壁垒对我国中小企业出口品质影响,以积极的态度进行研究,并采取突破绿色壁垒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3.
以港口代际演进理论为背景,基于第四代港口功能对临港服务业的构成进行解析,分析宁波港的竞争地位和临港服务业发展态势,并结合港口功能升级的趋势,提出完善宁波临港服务业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选取浙江省第1批和第2批特色小镇为研究对象,利用地理集中指数、基尼系数、全局Moran’s I指数、General G指数以及核密度估计法研究浙江省特色小镇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浙江省特色小镇总体数量上的分布并非随机,呈现出一定的集聚现象;特色小镇的集聚类型属于高值区集聚,不同类型特色小镇不仅在数量上有所差异,并且其分布区域、集聚程度以及集聚区的数量也不同。在特色小镇建设与发展的影响因素方面,区域经济、政府行为、文化背景以及生态环境对特色小镇数量创建及发展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5.
6.
区别数量扩张的传统城镇化,中国城镇化已然转向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道路,特色小镇作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新形态,探究其持续性发展对当下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不同于以往文献对特色小镇持续性发展基于定性方法的研究,采用产城融合水平测度特色小镇持续性发展,并从新型城镇化人本导向的角度考察中国特色小镇持续性发展.以2016-2017年国家公布的两批特色小镇为研究对象,测度2014-2016三年间全国两批及三大城市群的特色小镇产城融合水平.研究发现:整体上特色小镇产城融合水平在空间上呈现“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空间格局特征,区域分布差异存在;时间维度上,全国特色小镇产城融合水平呈现出稳定上升的趋势;产城融合类型看,全国特色小镇产城融合发展的水平还不高,尽管长三角城市群的产城融合水平已经步入中度协调时期,从全国看,我国特色小镇产城发展仍处于低度协调发展阶段,特色小镇持续性发展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长三角与珠三角服务贸易发展的现状,利用进出口额增速、行业结构、国际市场占有率、对外开放度、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对长三角和珠三角服务贸易竞争力进行分析与比较,利用长三角与珠三角的数据,建立模型,对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人才储备水平和国内生产总值与服务贸易竞争力正相关,货物贸易额与服务贸易竞争力无相关,外商直接投资与服务贸易竞争力负相关,最后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