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0篇
教育   37篇
科学研究   3篇
文化理论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1 毫秒
1.
本文探讨了新形势下构建助学贷款诚信保障体系所应坚持的指导思想和原则等问题.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国助学贷款制度及诚信保障体系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助学贷款保持政策公益性和中国特色的理论依据;以人为本是我国助学贷款诚信保障体系建设的价值取向;维护公平是我国助学贷款诚信保障体系建设的基本原则;和谐共赢是我国助学贷款诚信保障体系建设的范式和目标要求.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财富伦理的角度探究了助学贷款财富问题,助学贷款的和谐发展离不开财富伦理规范,贷款学生使用消费助学贷款更离不开财富伦理的价值支撑.加强财富伦理建设,对于消除助学贷款制度实施过程中内在的道德风险,达到助学贷款资助育人的目的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德治与法治的关系的角度探究了德治与法治并举是我国助学贷款诚信保障体系建设的根本举措.认为助学贷款诚信的道德约束和法律规制功能是我国助学贷款诚信保障体系建设实施德法并举的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德治与法治的统一同我国助学贷款诚信保障体系建设具有价值旨归的一致性.德治与法治并举是我国助学贷款诚信保障体系建设的制度要求和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助学贷款制度变迁与实践路径为主线,对助学贷款制度的制度的完善、变迁与实践绩效进行了梳理和深入分析,认为高等教育实行完全学分制改革的背景下,助学贷款政策的发展和完善应以走向社会保障化和法治化为保障,继续发挥奖、助学金制度和代偿制度在提高助学贷款还贷率上的积极作用和勤工助学的独特资助功能,从保障贫困学生不辍学走向资助育人的健康道路.  相似文献   
5.
本文探究了助学贷款诚信缺失问题,认为助学贷款诚信缺失既有助学贷款制度设计上的缺陷,也有个人信用制度和个人信用法律不健全的原因,也有助学贷款系统元素自身素质修养和认识上的原因.其中,制度不完善是助学贷款诚信缺失的直接原因;人文因素是影响助学贷款诚信缺失的社会原因;责任意识淡薄是助学贷款诚信缺失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6.
本文探究了感恩教育与志愿服务在价值旨归上的契合性,认为以志愿服务为载体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是使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回归生活、回归实践、回归德育本原的理性选择,不仅是解决大学生感恩缺失、感恩意识淡漠的有效途径,更是大学生"利他"人格养成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7.
以"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和互联网的创新、融合与运用,从而导致工业、产业乃至社会发生重大变革"为标志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引发的一场重大的社会变革迹象已经呈现,西方发达国家都在采取措施积极应对这场新的变革.在此时代背景下,中国高等教育如何培养适应第三次工业革命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创新型人才,以满足创新型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胡锦涛总书记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上提出了"协同创新"理念,这一理念无疑为我国高等学校由外延发展到内涵建设转型指明了一条全新的发展道路.本文基于此,对近年来学者在协同创新与高校转型发展方面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对地方高校资产管理使用效益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地方高校资产管理使用效益现实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地方高校资产使用效益存在法律、制度体系的缺陷;资产管理观念落后;财政拨款依赖性等问题.并基于此问题提出了解决地方高校资产管理使用效益问题的途径:完善高校资产管理制度、法律体系;提升高校资产管理观念:提高设备资产的使用效益.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实现中国梦内蒙古篇的战略背景下,阐述了8337发展思路的具体内容,分析了影响该思路实施的利弊因素,并结合实际提出了全面落实8337发展思路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郑国军 《学周刊C版》2010,(8):102-102
素质是人在后天通过教育训练和环境影响所得到的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基本品质结构,包括思想、知识、心理品质和身体状况等。素质教育是国民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在于全面提高公民的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劳动技能、心理身体素质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