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教育   6篇
科学研究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传统的实证主义科学观将科学独立于政治之外,并预设了科学知识全人类共享的科学普遍主义,这为科学的国际合作提供了理论基础。但这种科学观在当今国际科研合作中却受到了挑战。分析NASA科研"排华"事件可发现,美国政府采取了立法、财务等多种模式对科研合作进行管控与干预,以"国家安全"为名对以中国为代表的崛起国进行遏制与封锁,为科技合作设置重重障碍。面对挑战,我们应增强对全球化时代科学政治化的自觉性,在参与科研合作时既合作又竞争,更要切实维护国家安全,通过自主创新增强国际合作中的科学话语权,真正打破西方国家在科技上对中国的限制和封锁。  相似文献   
2.
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一体化铁路运输网的建设是区域经济合作发展的重要物质保证。在传统的技术观中,铁路作为技术人造物可按其自身的逻辑标准在不同语境中复制与扩散。然而,中吉乌铁路建设的曲折过程却表明,作为技术人造物的铁路,在跨文化、跨国界、跨民族的扩散中,其意义不断被各种地方性经济、文化、社会,特别是地缘政治要素所重塑。这一案例给我们的启示是,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基础设施建设中,我们应超越实证主义技术观,自觉意识到技术扩散中的地方性异质要素,以全球化发展的新思维,在"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精神和"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上,不断突破地缘政治思维,提升和反思国际关系的价值追求,以更高智慧在实践中将互联互通推进到新的水平。  相似文献   
3.
4.
IPCC与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中国要争取科学话语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传统的实证主义科学观将科学独立于社会和政治之外,而这种科学自主论在当今涉及全球的大科学面前受到了严峻挑战。从科学知识社会学视角,通过分析哥本哈根会议上的IPCC评估报告、减排方案和谈判过程中科学话语权的争夺,我们可以发现,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专业的气候科学已然成为政治博弈的重要资源,成为某些发达国家获取其经济利益的“政治修辞术”。鉴于此,中国应加强气候科研,争取更多的气候科学的“话语权”,最大限度地从科学上赢得国际气候与环境外交的主动权,使有关应对气候变化的各种活动能朝着真正有助于遏制全球气候变暖,向低碳经济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5.
爱因斯坦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同时也是一位富于探索精神的卓越的思想家,他不仅执着地探索和研究自然科学,而且还时刻关心着人类的命运,对各种社会问题都非常关心,在他的许多著作中都可以看出他对教育问题的关注,虽然这些教育思想很零散,也不成系统,但仍掩饰不了他...  相似文献   
6.
吴文俊数学史研究方法论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文俊在进行数学机械化的理论创新过程中,对中国古代数学史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明确提出并示范了研究原则和方法,其中涉及科学史研究方法论的基本问题。从史学家克拉夫的观点看,吴文俊的案例研究表明,恢复规范本身是解释历史的基础,历时视角是提供历史客观性的方法论路径,科学史研究的目标应指向当下并涉及未来。另外,吴文俊的中西对比研究方法超越了线性科学史的研究方法;并且基于此所创立的数学机械化理论说明了中西数学两种研究和表述范式的等价性和可沟通性,也推动了数学的发展。吴文俊的研究方法论对当前科学编史学中的相对主义批判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8.
郝新鸿 《文教资料》2014,(8):172-173
我国当代科学家自主创新的丰富案例,为硕士研究生《自然辩证法》教学目标的实现提供了独特的教育资源,对融合研究生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自主创新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感、提高科研创新的方法论方面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9.
著名数学家吴文俊对中国古代数学的深入研究,揭示了中国数学在世界数学史发展中的独特作用和贡献。他突破了西方中心主义的数学史观,指出中国古代数学的机械化的算法体系是不同于西方公理化的演绎体系的数学发展主流,澄清了人们对中国古代数学的误解。同时吴文俊针对数学史的研究提出了历史主义原则并示范了中西对比方法,为重建我国传统数学做出了重大贡献。在此基础上,导源于我国传统数学的思维方式的数学机械化理论的创立为中国数学的复兴开辟了一条切实可行的有效途径,成为开拓中华科学自主创新之道的先驱。认真深入地研究吴文俊数学创新的成功范例,将会对我们今后继承历史和发展未来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