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科学研究   2篇
信息传播   41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重庆作为直辖市,又和成都同时获批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对外开放的程度显然在不断加深。那么,重庆报纸的内容是否具有国际化视野和国际化趋势?这种视野和趋势又是如何体现出来的?  相似文献   
2.
通讯,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当今的大量新闻通讯,广泛借鉴和运用了叙事学上的诸多理论.叙事聚焦就是其中的一种。  相似文献   
3.
现代企业都把企业产品形象识别视为崭新而又具体的经营利器,通过工业设计可以提升企业形象,引导消费潮流,深化强化企业品牌的传播,促进产品的销售。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现代企业面对的是一个变化多端的全球市场。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使企业在产品技术之间的差距变得越来越小,产品同质化已成为全球市场普遍存在的现象,单纯靠技术占领争夺市场已经越来越艰难。为了使本企业的产品能够胜于市场上众多的同类产品,生产厂商越来越重视产品形象识别这个新的传播媒介。  相似文献   
4.
特写,原是影视界专用的术语,是指近影放大,凸显细部,主要是拍摄局部,使之造成强烈和清晰的视觉形象,来突出或强调效果。特写用在新闻上就是新闻特写,是从一个新闻事件中摄取最有特征的片断,加以细致的描绘,再现当时的情景。它通过对新闻事实的某些重要场面、片断或新闻人物的某些典型活动进行近镜头的生动刻画,将富有特征的真人真事"放大"和"再现"在读者的面前,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5.
通常意义上,对外传播是指一个国家或文化体系针对另一个国家或文化体系所开展的信息交流活动,其目标是要信息接受国了解信息输出国,培养其友善态度和合作愿望,并创造一个有利于信息输出国的国际环境,取得最高程度的国际支持和合作。我国对外传播的目的是“宣传自己,消除误解,在  相似文献   
6.
郭赫 《今日科苑》2014,(12):111-111
新时期的变电一次设备,较以往来看具有新时期的特征,在对新特征进行理论概述的同时,也对变电一次设备在排查故障检修设备常规方法进行了归纳总结。在变电一次设备的断路器、金属氧化物的避雷器等器件上,对检修故障的方法进行了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7.
2001年6月15至17日 ,“新世纪首届新闻策划学术研讨会”在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召开。这次会议是由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主办的。1.关于新闻策划的界定什么是“新闻策划” ?“新闻策划”这个提法本身是否准确 ?这些问题引起了与会者的极大兴趣。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生导师蔡雯教授认为 ,新闻策划这一概念不甚明确 ,有必要修正和重新界定 ,应把研究对象确定为“新闻媒介策划”。由于新闻传播是各类新闻媒介运作的主体业务 ,研究媒介策划行为的一个重要课题就是研究媒介对于新闻传播活动的策划和组织。南昌大学郑智斌副…  相似文献   
8.
记者风格与新闻审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作品的风格体现在新闻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新闻在传播消息提供信息,完成主要功能的同时,还具有审美等其它功能,给受众以美的享受与愉悦感.  相似文献   
9.
2002年4月1日起施行的《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共有83条,这是我国第一部系统针对民事诉讼证据问题作出的一条司法解释。《规定》第68条规定:在民事诉讼中,有其他证据佐证并是以合法手段取得的,无疑点的视听材料或者与视听材料核对无误的复印件,对方当事人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的新闻官司不断,在众多的新闻官司中,作为被告的新闻单位和新闻工作者(也有少数是作家,业余作者)屡屡败诉,这一严峻的现实,将新闻媒介和新闻工作者推向了十分尴尬,被动而又无奈的境地,鉴于此,先是徐寿松先生提出了建立新闻仲裁制度的构想(见《新闻记者》2000年第6期),继而是曹瑞林先生提出了在记协内设立律师事务所的建议(见《新闻记者》2000年第9期),这些建设性的意见,表明了他们对新闻侵权和新闻官司的密切关注,将调解民事和产事急端的仲裁制度引入新闻纠纷领域,能否遏止住新闻官司的不断增加,尚难预料,也不属于笔者此文探讨的范围,笔者认为,在记协内设立律师事务所是没有必要的,也不太现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