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8篇
科学研究   7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8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随着电子技术和移动通讯技术的发展,移动学习逐渐发展起来。文章针对中小学教师培训中移动学习开展的可能性进行了分析,并根据移动学习的特征和成人学习特点制定了相应的培训策略来激励参训教师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培训效率。  相似文献   
2.
高中化学课程倡导真实问题情境的创设,开展多种探究活动,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是化学课堂追求的目标[1]。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翻转课堂”模式已经受到越来越多教师的追捧。我国高中生作业量大、自控能力差,将“翻转课堂”本土化,转变为适合本地区乃至本学校的教学模式是至关重要的。以高中化学“原电池”为例,探讨“课内翻转”教学模式在提升学生学科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总任务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随着电脑、网络的普及,高校大学生日常管理教育工作也在向着网络化发展,如何在新的环境下将高校的大学生教育工作与网络相结合,对于高校大学生管理教育工作者来说是一个新的课题。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是多层次、多角度的,存  相似文献   
4.
小学语文教学是小学教育教学的重中之重。创设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则显得尤为重要。为师者必须转变观念,创新方法,优化设计,拓展巩固知识,以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效率。  相似文献   
5.
闫鹏 《精武》2013,(36):31-32
竞技体操是体操运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在体育运动项目和高等学府的体育学科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对发展青少年的身体素质和身心健康具有重要作用。竞技体操在体操中也是主要项目之一,是我国运动员在国际重大比赛中获得金牌的优势项目,并且处于领先水平。因此,在竞技体操的训练与科研中,应不断的运用现代先进的体操理论和研究方法进行训练,以赶上国际竞技体操发展的步伐,进一步促进我国竞技体操理论水平与运动技术的提高和发展。竞技体操运动员训练的框架模式是我们了解这项运动所必不可少的理论框架,现根据文献资料等一系列研究方法,对我国竞技体操训练的框架模式进行分析与总结,旨在进一步对竞技体操做深入理解和分析,对今后科研有所帮助和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6.
卢卡奇从商品拜物教的分析出发,界定了物化的内涵。文章对卢卡奇的物化理论进行了辩论思考,指出他把物化和理性化结合起来研究,认为理性化加剧人的物化,物化导致人的物化意识生成,这样人就无法超越物化,而物化的消除有赖于无产阶级阶级意识。他对物化和理性化展开批判,强调人的主体性、高扬人道主义,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具有启示作用,他指出庸俗马克思主义就是物化意识的理论形态,并对庸俗马克思主义进行鞭挞,是值得肯定的,但他对物化的认识和评价以及将物化的消除诉诸无产阶级阶级意识的做法确有不妥之处。  相似文献   
7.
目前中小学教师培训受到了普遍的重视,但是在实际的开展中仍然存在工学矛盾。为了解决工学矛盾、提高培训效果,提出了一种新的培训方式:基于手机的移动学习模式,并构建了基于手机的移动学习在中小学教师培训中的学习模式。  相似文献   
8.
闫鹏  王娟 《教书育人》2010,(3):86-88
随着电脑、网络的普及,高校大学生日常管理教育工作也在向着网络化发展,如何在新的环境下将高校的大学生教育工作与网络相结合,对于高校大学生管理教育工作者来说是一个新的课题。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是多层次、多角度的,存在着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同时并存交叉作用的状况。  相似文献   
9.
对纪录片而言,纪实是一种品格,是一种风格,而不是创作的目的。创作的真正目的是创作者借助可视形象解释历史,寄托自己的情感,并以此去震撼观众的心灵;是创作者通过对客体的关照,实现与观众的思想和情感交流。本文通过分析纪录片《牧魂》的客体呈现及其对客体与创作者、受众三者关系的阐释,在了解其主题、内容细节、镜头语言和画面语言、语言元素等基础上将纪实品格上升为思维品格。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