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篇
科学研究   4篇
综合类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利用食品安全指数对食品的安全水平进行评分,并找出影响食品安全的关键因素,从而进行针对性的监管。本文从国内外文献综述、国内法律法规和食品事故案例三个方面找出影响食品生产安全监管的因素,并运用德尔菲法进行专家论证,从而构建出我国食品生产环节安全监管指标体系。在德尔菲专家打分的基础上通过ANP得出各指标值相对应的全局权重和部分权重,最终建立我国食品生产环节安全监管指数模型。  相似文献   
2.
陈庭强 《广西教育》2009,(35):43-43
当前,把培养学生的能力作为教学的基本目标已成为大家的共识。但是,在许多教学中,说是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可实际收效甚微。那么,要有效培养学生的能力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  相似文献   
3.
技术进步对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基于DEA的分析方法测算了1990-2011年我国30个省市区的技术进步状况,然后运用面板数据模型的估计方法,分全国整体、分区域(东部、中部、西部)、分阶段(1990-2000年,2001-2011年),综合多因素实证检验了技术进步对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影响。结果显示:①从全国整体上来看,技术进步是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有效手段,外国投资对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污染避难所"假说不成立,而固定资产投资、城镇化、工业产值、人口变量则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显著正相关;②分区域来看,技术进步对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影响有着明显的区域差异,东西部地区的技术进步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显著负相关,中部地区则显著正相关。人口增长对三大区域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具有双向性;③分阶段考察显示,2000年之前,技术进步对全国及东中、西部地区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均为负,即技术进步可以降低全国及东中、西部地区的二氧化碳排放强度;2001年之后,技术进步对全国及东、中部地区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影响为正,对西部地区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影响依然为负,即技术进步可能增加全国及东、中部地区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而降低西部地区的二氧化碳排放强度。  相似文献   
4.
现行初中物理人教版九年级第十四章“压强和浮力”第四节“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是通过课本“图14.44机翼模型的实验”来理解机翼受压不同的原理的。该实验不能直接观察到“机翼”受压的情况,只是通过“机翼”向上翘起来悟出“机翼”上表面(曲面)受到的压强小于下表面(平面)受到的压强的原理。对于悟性好的学生可以达到目的,对于悟性差的学生就不中了。  相似文献   
5.
针对"互联网+"的核心理念,构建食品安全管理中"互联网+"行为的演化博弈模型,探讨"互联网+"行为策略的演化机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各行为主体选择"互联网+"行为的概率与投入产出比、正常收益呈正相关关系,与成本、"搭便车"收益呈负相关关系,并且政府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可以提高行为主体选择"互联网+"行为的概率。最后提出促进"互联网+食品安全管理"实施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针对“互联网 ”的核心理念,构建食品安全管理中“互联网 ”行为的演化博弈模型,探讨“互联网 ”行为策略的演化机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各行为主体选择“互联网 ”行为的概率与投入产出比、正常收益呈正相关关系,与成本、“搭便车”收益呈负相关关系,并且政府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可以提高行为主体选择“互联网 ”行为的概率。最后提出促进“互联网 食品安全管理”实施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