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0篇
教育   32篇
科学研究   4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学困生,主要由学习较差而引起。一般来说,由于学困生在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等诸方面都与其他学生存在差异,所以学困生学习起来感到吃力、困难重重。由于学习较差,失去了信心,改变了对学习的认识,破罐子破摔,产生了厌学情绪,久而久之,学习起来便更加困难。对于学困生,老师感到棘手,家长感到焦虑。如何使他们摆脱学习困难的状况呢?这如同医生看病,先得对病人进行检查,作出诊断,找出症结,然后才能有的放  相似文献   
2.
陈德名 《教师》2008,(16):57-57
现在许多家庭和学校偏重学生智力发展,只关心学生身体的健康,忽视了他们心理的健康,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厌学情绪、消极颓废、轻生现象、攻击行为等,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据统计,全国有心理问题的青少年有3000多万,而其中中小学生心理障碍患病率为21.6%-32%,并逐年呈上升趋势。因此,初中生的心理辅导工作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它打破了传统的、封闭的、单一的构建模式,取而代之的是现代的、开放的、综合的构建模式.要求师生必须从封闭的状态中走出来,不断更新观念、更新获得知识的手段、更新教学理念.同时,在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中起着导航作用的考试评价机制,也应紧跟"新课程"的步伐,由原来的闭卷考试向开卷考试过渡.笔者认为,"新课程"初中生物开卷考试,能使新时代的教育目标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4.
学生的创新素质的培养,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是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一项主要任务,是现代化信息化社会性需要。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我在新课程初中生物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5.
陈德名 《文教资料》2008,(19):101-102
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对初中生的成长极为重要,是提高初中生素质的一项基础性教育工作.教育者有必要了解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内容和特性,认识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作用和重要性,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切实搞好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相似文献   
6.
班级的非正式群体是指学生自愿、自发形成的小团体组织。对非正式群体应按群体成因、类型,采取有效对策,积极加以心育,使学生的进步步入正常发展的轨迹,使班级工作健全开展。  相似文献   
7.
陈德名 《成才之路》2009,(22):81-81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个体力求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是人对事物的真正关心,而不是表面的关心。它是推动人们去寻求知识和从事某种活动的一种精神力量和动力。  相似文献   
8.
陈德名 《现代教育科学》2009,(6):100-100,114
新课程改革提倡教育角色转变,教师应该扮演的是“引导者”。学生才是舞台的主角;学生要在教师的恰当引导下,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这才能成功演好课堂舞台剧。本文就教师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如何扮演好“引导者”这个角色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主张教师要做到合理分组,规范操作;呈现目标。激发兴趣;迁移扩展,小组活动;交流评价。激励学生。  相似文献   
9.
陈德名 《教师》2008,(14):107-107
教育部长周济在国务院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我国教育质量总体水平比较高,但致命的缺点是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不足,这不是仅凭考试制度改革就能解决的,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所谓创新能力,就是能够发现新问题、观察新现象,理清其中的脉络,从中得到新体会,以迎接别人或者自己没经历过的许多新挑战的能力。在知识经济社会中,人的最重要的素质是创新能力。所以,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众所周知,生物学是以实验为基础而建立的一门科学。  相似文献   
10.
教育家魏书生曾说过:“心灵的大门不容易叩开,可是一旦叩开了,走入学生的心灵世界,就会发现那是一个广阔而迷人的新天地,许多百思不得其解的教育难题都会在那里找到答案.”可见,只有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打开学困生厌学的“心门”,且“温水泡茶慢慢浓”,不断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动机,才能真正调动其积极的情绪促进学习,帮助其改进学业,以提高其学习技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