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6篇
科学研究   7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孙女今年8岁,正是“7岁8岁讨狗嫌”的时候,她到我家来度暑假。 她还是很让人喜欢的,圆圆的小脸,胖嘟嘟的身体,笑起来很像林妙可。期末考试英语100,数学95,语文93.5分。在班里排前几名。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再婚人数每年达近百万对。当好继父母的前提:要有爱情的支撑。当好继父母的基本条件:对继子女必须真诚,而且有耐心。当好继父母的一条成功经验:让亲生父母当“恶人”,继父母“出演”“好人”角色。  相似文献   
3.
家庭教育是以亲子关系为中心展开的教育。夫妻之间的情感是否真挚,关系是否平等,关系到家庭的氛围和亲子之间的沟通,而亲子沟通的好坏又直接影响家庭教育的效果。在家庭生活中,许多夫妻教育孩子的意见不一致。专制的家长相信“不打不成才,棒打出孝子”;溺爱孩子的家长认为“不能让孩子受自己曾经受过的苦”、“树大自然直”。夫妻间意见不一致,又没有平等发表意见的家庭氛围,甚至当着孩子的面暴露出夫妻间的矛盾,孩子会更加不好管教。此时,最需要夫妻间坦诚地沟通。平等的夫妻关系就是相互沟通的前提。前不久,看到著名歌唱艺人李玲玉说她教…  相似文献   
4.
陈新欣 《家庭教育》2004,(10A):38-39
结婚后,两个青年男女结束了一个人的世界,开始经营共同的爱巢,个人角色迅速发生变化。这时候青年男女需要改变独身时的一些意识,担负起妻子或丈夫的责任。能否尽快学会并适应和对方分享自己的所有,接纳他(她)的缺点,感激他(她)为你做的一切。宽恕他(她)所犯的错误,成为夫妻和谐、家庭幸福的关键。父母的这些意识也会直接影响孩子,使他们学会怎样正确处理亲朋好友之间的关系。并在人际和谐中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5.
儿子的故事 儿子从小就很淘气,我和丈夫也都没有什么教育孩子的知识,所以“不打不成材,棒打出孝子”的俗话在我们心里还是起作用的。我们虽然自己都是家庭暴力的受害者,但当了家长却好了伤疤忘了疼。我丈夫因为孩子淘气,只会用打骂来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6.
陈新欣 《百科知识》2009,(13):58-59
马拉维对我们来说曾经非常陌生,以至于我的朋友阿善说她作为志愿者去马拉维宣传预防艾滋病半年,我们都一头雾水,马拉维?马拉维在哪里?是什么样的国家?  相似文献   
7.
一个丈夫向我诉说他和妻子之间的“战争”。他和妻子都想在家里占统治地位,想通过压服对方树立自己的权威形象,于是,两人为争夺家庭主权展开了明争暗斗,从口舌之争发展成拳脚相加,年幼的儿子常被吓得哇哇大哭。他和妻子残存的感情,在相互敌视的打斗中,只剩下“一层皮”,那就是儿子。他们活得很疲惫,很茫然。这场家庭“战争”是比较典型的“攻击—防守”、“报复—反击”模式。双方通过吵闹、暴力、经济制约等方式,形成了不平等、不和谐的家庭氛围。其实,夫妻之间有矛盾是不可避免的,关键在于夫妻之间是想把婚姻搞好还是拆散。当然,不到一定…  相似文献   
8.
结婚后,两个青年男女结束了一个人的世界,开始经营共同的爱巢,个人角色迅速发生变化。这时候青年男女需要改变独身时的一些意识,担负起妻子或丈夫的责任。能否尽快学会并适应和对方分享自己的所有,接纳他(她)的缺点,感激他(她)为你做的一切,宽恕他(她)所犯的错误,成为夫妻和谐、家庭幸福的关键。父母的这些意识也会直接影响孩子,使他们学会怎样正确处理亲朋好友之间的关系,并在人际和谐中健康成长。那么,夫妻关系怎样才能达到和谐呢?一、共享。夫妻既然走到同一屋檐下,就应该和对方共同分享彼此的情感、时间、空间和财产等资源。可是许多人…  相似文献   
9.
我曾经在20世纪末写过21世纪婚姻家庭展望的文章,提到核心家庭继续增多,以3~4人的小型家庭为主,晚婚晚育人数增加,婚姻自由度更大等观点。10年过去了,实践在逐步验证它的准确性,同时我也通过咨询发现了一些很明显的新倾向,它们更具体地反映了当前的时代。  相似文献   
10.
编辑约稿,希望我梳理一下中国女性改革开放30年来性生活的变化,这篇文章是笔者结合中国30年来“性革命”(这是借用媒体普遍的提法,我认为实际上是个渐进的过程)的大事和人们实际生活中的体会撰写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