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科学研究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退耕还林草对黄土丘陵区土地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检验退耕还林草工程对土地利用的影响,对案例区域——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原州区有关政府部门和典型村的农户进行了调查。考察了退耕还林草实施的目标、过程、方式、进度安排,其中存在的问题及各部门的政策建议,收集了面上资料;座谈访问农户的家庭基本情况、退耕还林草工程参与情况、农地地块退耕前后的利用和投入产出状况、家庭各业生产情况等。将调查得到的各种数据输入到Excel软件中,利用统计功能和函数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原州区退耕对象的瞄准精度不高,退耕的陡坡地尚不及退耕地总面积的50%;退耕还林提高了林地在土地利用结构中的比重,而草地比重却变化不大;退耕还林草后农户减少了低价值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增加了收益较好、适合当地生长的作物种植面积;退耕还林草提高了耕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提高了平地和缓坡地对陡坡地的替代率;退耕后的耕地集约化程度显著提高,单位面积耕地的有机肥、化肥施用量和劳动用工量增加幅度在30%~75%之间。总体而言,退耕还林草对原州区的土地利用有着显著的正面影响,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
生态等值分析法(简称HEA法)作为一种对自然资源损坏后做出准确损失效果评估,从而制定恢复实施方案的方法,其特点是原理清晰、参数较少、简单易用、实施便捷,所以在国外应用的领域比较广泛,也得到科学研究领域和社会法制界的认同,但目前在我国应用的较少。文章首先介绍了生态等值分析的概念和基本原理及组成部分,其次对该方法的相关因素进行了梳理和总结,然后以案例的方式分别从开始恢复时间、完成恢复时间和最大恢复服务水平三个角度的数据调整对该方法做了初步的探索应用,最后从实施、技术、经济三个方面对该方法在我国能否实际应用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由于在技术条件、产权环境、经济背景等方面国内与国外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HEA法在我国的确认和应用还需要一个探索的过程,并会随着生态补偿问题研究的深入而显得更加迫切。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2002年实施全境禁牧的盐池县为例,通过对农户调查资料及统计数据的分析,总结了盐池县禁牧前后劳动力转移的特点。系统构建了劳动力转移机制,对促使转移动力和转移动机产生的受禁牧影响较大的因素进行了详细论证和深入分析。发现受禁牧政策的影响,养殖数量平均减幅57.09%,农村剩余劳动力进一步增加;饲草成本翻了一番,畜牧养殖收益降低44.3%,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在农村产业结构单一、剩余劳动力就业出路少等因素的推动下,大量剩余劳动力在先出去务工者的带动下以及政策的引导下克服来自于自身、城市的转移阻力,调整家庭能够支配的资源-劳动力-在城乡之间、不同部门之间的配置,通过劳动力转移来增加收益,但限于城市生活门槛较高、自身文化技术水平低、户籍制度、非农产业部门工作的不稳定性、农户的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等因素,劳动力转移行业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生产一线以及低层次的商业服务业领域,其从事的行业、分布区域以及务工周期长短具有明显的不确定性和间隔性,收益增加缓慢,诸多问题有待解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