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科学研究   6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针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教学特点,结合实验室具体设备,对工程实训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分析,通过改变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增加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主动性,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具体的实训项目实施后,教学效果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
文章针对单立柱巷道式堆垛机在起动、运行、制动过程中产生的机械应力和速度变化给设备带来机械应力过大、定位不准等问题,通过对堆垛机运行时目标距离进行分析判断,提出一种速度优化控制策略。长距离作业时使用S型多分段速度曲线,短距离时采用正弦函数速度曲线,在提高起动和制动速度的同时,使堆垛机速度改变平滑,提高堆垛机运行的稳定性,进而提高生产系统的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3.
电气工程CAD教学改革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雷永锋  孙莉莉 《大众科技》2010,(7):179-179,135
针对电气工程CAD教学的特点及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探讨了其原因所在,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方案,并应用到实践教学中,教学效果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4.
雷永锋 《教师》2008,(13):77-78
课堂教学中的语言方式,是指教师以一种怎么样的姿态和学生交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交流的语言,直接反映了师生之间互动情况。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的教学语言不只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工具,更不是“会耍嘴皮子”的某种技巧手段。要考察教师的教学用语,固然应该看在课堂上说了些什么,说得好不好,但更重要的应是看教师以一种怎样的方式在“言说”。反思教学语言的方式,实质上就是在反思教师的观念世界。  相似文献   
5.
孙莉莉  雷永锋  杨明 《大众科技》2021,23(8):109-111
应用型高校是以培养适应生产实际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要求被培养对象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与实践能力.文章针对高等理工类院校《电气控制与PLC》课程特点以及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了弥补理论与实践教学环节的不足,提高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综合能力,提出了基于工程应用的课程改革与研究,实现高校人才培养与用人单位的无缝对接.课程改革具体措施包括整合课程体系、将工程实例与虚拟仿真结合、开展"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丰富教学资源、改进课程考核内容与方法、培养学科竞赛苗子人才等.实践证明,以工程应用为目标的课程改革,提高了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教学效果明显改善,用人单位满意度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6.
文章针对电气综合控制实训课程目前在教学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在实验室现有硬件条件的基础上,通过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优化教学内容,完善教学文件,整合教学资源,把握实训细节、加强安全教育、改革课程考核方式等措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动手能力和工程应用能力。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紧密结合的教学方式明显提升教学效果,更加适应用人单位对学生技能和综合素质的需求。  相似文献   
7.
坚持目标管理是提高学校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长庆五中雷永锋近几年来,我们长庆五中积极实施目标管理,走过了起始阶段的路程,有一些经验体会,或许对兄弟学校有一定借鉴意义。1.逐步树立目标意识,激发目标管理的积极性教育由传统的宏观和模糊管理过渡到目标管理,这是...  相似文献   
8.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对于实践能力的培养具有很高的要求,本文针对其专业特点,结合学院实验室自身条件提出了一系列改革与创新的举措,通过实施这些措施,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得到了明显改善,实验室设备利用率也得到了提升。  相似文献   
9.
塑造高中学生的健全人格,培养他们的坚实学力,是学校教育工作和人才培养的目标,是落实学校“以德育为核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的有效切入点。  相似文献   
10.
课堂教学中的语言方式,是指教师以一种怎么样的姿态和学生交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交流的语言,直接反映了师生之间互动情况。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的教学语言不只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工具,更不是会耍嘴皮子的某种技巧手段。要考察教师的教学用语,固然应该看在课堂上说了些什么,说得好不好,但更重要的应是看教师以一种怎样的方式在言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