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科学研究   3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运用定量分析方法,结合直观可视化描述,按照国别网络、机构网络和领域网络的不同构成对通过短期人力资源合作开发项目形成的发展中国家之间国际科技合作网络的结构特性进行研究。在介绍基于短期人力资源合作开发的国际科技合作网络建立过程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网络的规模与密度、中心性、结构洞特征和核心边缘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通过短期科技人力资源合作开发可以不断扩充国际科技合作网络规模,但节点间的联系紧密程度并不随着节点数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领域网络和机构网络的稳定性和信息交流的公平性好;国别网络存在大量的结构洞,核心-边缘关系体现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有两面鼎形铜镜,分别为双龙丹鼎镜、河澄皎月龙凤镜,以往其年代被笼统地定为宋代。通过对目前收集到的15面鼎形镜资料进行分析,结合南宋较为流行的双龙丹鼎纹饰做进一步考证,可知国博藏两面鼎形镜的年代约为南宋中期偏晚,铸造地点应是在南宋统治范围内的南方地区。两面鼎形镜的性质不同。双龙丹鼎镜的性质应与道教有一定关联;河澄皎月龙凤镜则属于世俗性质的铜镜,是文人尚古倾向的反应。鼎形镜的出现,是北宋朝廷礼制改革、古器物学盛行的结果。除鼎形镜外,南宋时期还出现了钟型、盾形等异形铜镜,皆可视作北宋金石学对南宋社会生活产生深刻影响的物质体现。  相似文献   
3.
中美间科技人力资源流动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范围内的生产方式和科技发展的格局都发生了深刻变化,研究科技人力资源的跨国流动问题对于研究国与国之间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的动态变化是一个良好的切入点。通过构建中美科技人力资源流动模型,提出从目的地因素、中间途径因素、迁移者因素三个层次的视角研究中美科技人力资源流动,分析了中美科技人力资源流动现状以及美国吸引科技人力资源流入的手段,并提出了我国应对科技人力资源流动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2017年上半年,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单位联合发掘了四川眉州彭山区范围内的岷江河道江口段,出水200余枚西王赏功金银币,这是首次经过系统考古发掘证实了西王赏功币的存在,为解决长期悬而未决的历史难题提供了科学依据。本文通过对西王赏功币学术史的梳理,指出近七年来其经历了从被疯狂盗挖到科学发掘、从收藏热点到学术热点的转变。文中对江口遗址出水西王赏功金银币的特点进行了总结,并提出西王赏功发掘品可能是未曾颁发过的金银币。部分出水金银币面上残存疑似火烧的痕迹,有可能为印证史籍所载清初杨展率兵火烧张献忠船队的记载提供实物资料。将这些西王赏功考古发掘品作为标准器,与一些传世品进行比较,对传世品的真伪问题做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对部分金银币给予肯定,对某些铜币提出了质疑。  相似文献   
5.
对外短期科技人力资源合作开发项目是中国科技援外项目的主要形式之一。在总结近年来项目情况的基础上提出了该项目的效度模型,对447位参加培训的发展中国家学员进行抽样问卷调查,使用偏最小二乘法分析了项目有效性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项目效度与技术目标、教学安排、实践环节相关。承办机构能力是项目有效的前提,接待工作对效度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介绍国际人才流动的宏观背景的基础上,分析我国科学领域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必要性。从政策促 进、决策咨询、学术贡献、双创示范、人才培养、国际合作等科研产出等6个层面定性比较了海外归国高层次人才和本 土高层次人才的贡献。通过引入社区发现基本概念,提出一种可以定量比较海外归国高层次人才和本土人才在占有相 近创新资源条件下对应产出情况的框架。利用国家科技报告服务系统中基础科学研究领域提交的研究报告,对该框架 进行案例验证。研究结果表明:科学领域引进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发挥了重要作用;海外归国与本土高层次人才学术成 果丰硕,且有较强的互补性。  相似文献   
7.
2005年9月7日,大部分北京交通大学的2005级新生第一次体验了IPv6给他们带来的方便和快捷。在迎新现场,学校第一次启用了IPv6新生入学注册系统,所有的注册终端都采用无线IPv6技术,直接接入IPv6无线/移动路由器,而后连接到招生处的服务器,做到了随时报到,随时注册,随时统计,迎新工作人员大大减少,迎新现场井然有序。  相似文献   
8.
IEEE的历史及组织机构追溯IEEE(Institute of Electrical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的英文缩写,全称是国际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学会)的历史,可以到19世纪80年代。IEEE的前身是成立于1884年的AIEE(美国电气工程师协会)。1963年1月1日AIEE和IRE(美国无线电工程师学会)正式合并为IEEE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