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科学研究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文章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制度和体制特征引入到Acemoglu et al.(2006)的俱乐部收敛模型,建立了一个生产要素扭曲下的技术创新与扩散的跨国收敛模型,来研究发展中国家如何避免或跨越中等收入的"增长陷阱"。该模型表明:避免或跨越中等收入"增长陷阱"的关键是一国的技术进步方式由起初的吸收模仿模式转向自主创新模式,而"适宜制度"是实现这种转型的关键。文章发现中国的"超比较优势战略"是模仿与吸收技术进步方式的"适宜制度",进而是驱动中国进入上中等收入国家之列的制度基础,但不是自主创新技术进步的适宜制度,势将成为可能陷入中等收入"增长陷阱"的制度因素。中国实现发展模式的转型必须建立更适宜的制度。  相似文献   
2.
3.
本文从要素异质性的视角研究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收益如何向发达国家收敛.本文的创新在于考察要素之间质的差异,提出要素异质性概念,利用一个简单的贸易动态收益模型,分析了充裕要素为异质要素的国家间贸易的收益差异.结果发现,要素异质性可以解释更多的贸易模式,当发展中国家的充裕要素升级为与发达国家充裕要素同质的要素时,其动态贸易收益将收敛于发达国家.本文的研究在贸易模式及贸易效应方面都扩展了要素禀赋理论.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自动化节能技术在工矿企业浴室系统中的应用,提出几项自动化节能技术改造思路,并分析了改造的重点、难点问题,最后总结了浴室改造后的效果与意义。  相似文献   
5.
制度转型是转型经济体提高生产率的源泉。集权体制下的中央政府追求经济增长和垄断租金双重目标的内在矛盾性构成中国转型的"诺斯悖论"。但是近30多年来,在低效率的公有制经济依然占据重要地位的同时,中国经济始终在高增长的轨道上运行,显示出"诺斯悖论"之谜。文章从转型文献中极少被关注的视角——经济主体的异质性出发,提出边际创新引致的"两阶段转型假说",试图破解一直没有得到理论解释的中国式转型中的"诺斯悖论"之谜。差别性政策造成的处于边缘的经济主体和地方政府的制度创新激励是转型的主要动力来源——即"边际创新"有效地避开了"诺斯悖论",驱动了第一阶段的中国经济转型。第二阶段,应对经济增长与社会稳定的冲击,针对核心经济主体的边际创新,弱化"诺斯悖论",再次成为转型的驱动力。"两阶段转型假说"解释了中国式转型的重要特征,同时,将预测未来的转型路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