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科学研究   1篇
体育   4篇
  2010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USB总线的PCB板级功能测试系统。该系统采用虚拟仪器技术,大大降低了硬件设备的投入,并使系统性能稳定、工作可靠、通用性强。测试时,使用者只需了解被测电路的基本原理,就可利用若干简单的测试命令建立测试指令表,颇为轻松地完成测试任务。  相似文献   
2.
由于职业的关系我有幸结识了当代国画大师王个簃,然而真正促使我与王老友谊深入发展的却不是国画,而是体育。一九八二年五月,我在南京采访全国击剑锦标赛,在与女花冠军李华华交谈时获悉她在业余时间很喜爱作画。当时我蓦地想起正在金陵举行个人画展的王个簃。就随口说道:“我给你介绍个老师吧,他是当今画坛的巨匠。”李华华听后喜如雀跃。翌日傍晚,她一改戎装,高束发髻,身着浅红色的绒衣,真的要我引见了,这时我才认真地思索起来:王老已是八十六岁高龄了,能否收这个芳龄十九的小姑  相似文献   
3.
冠军之剑     
一九八三年隆冬,上海体育学院试验车间的试机上,平放三根蓝得发亮的剑条。随着机台的有节奏冲击,剑条承受着“疲劳冲击试验”的考验。结果,西德剑经3100次冲击断裂;法国发蓝剑5717次冲击后断裂。而中国优质剑在七小时内连续冲击1200次依然完好。一时间,国外众多著名体育器材公司争相订货。也许有人会说:我国自古就有高超的锻冶技术,区区剑条,何足挂齿?且慢!朋友,你也许不知道,就在事前一年,我国击剑用剑都要靠大批进口剑条维持,而比赛中,多次因剑质量差而失分。更何况造剑者不是锻冶专家,而是两位剑坛名宿呢!请看本期《报告文学》——“冠军之剑”。  相似文献   
4.
五月下旬在上海举行的“新民晚报杯”国际女排邀请赛中,时常出现这样一个场面:每当古巴队3号路易斯跃起扣球时,喧腾的万人体育馆顿时会寂静下来,人们全神贯注,屏息注目,仿佛这样才能尽情地欣赏这位排坛新  相似文献   
5.
这是今年天津十省市击剑邀请赛女子花剑决赛的夜晚。比赛大厅里剑声铿锵,银光闪闪,两个身穿白色紧身击剑服的姑娘在你劈我刺,腾挪闪跃,场上比分三比三。只见一位身材修长壮实的姑娘巧妙地避让对方的猛烈进攻,突然一个弓箭步,如蛇吐焰,纵深进剑,直刺对方胸前。对方本能地挥剑击挡,这位姑娘手腕一抖又是一个漂亮的防守反击,这闪电般的两剑,娴熟灵活的步伐,顿使场内掌声大作,人们呼唤着姑娘的名字:朱庆元!朱庆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