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科学研究   5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4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1.
解救灵魂     
城市边缘侧耳聆听,夜深沉。天籁间孕育一种菩提之静,让心事演绎梦境。灵魂苏醒于诗意之中,善于在长夜的氤氲中放牧思想……没有理由,可以掩饰哭的声音。城市,将是时间的坟场。应该发生或者不应该发生的情节,在虚伪的剧情之上,突然转折,接近不可预知的尾声。  相似文献   
2.
樊弘  高擎 《华夏星火》2004,(8):73-74
振动水冲法(简称水冲法)是在软土地基利用振冲器产生的高频振动,同时开动水泵使高压水通过喷嘴喷射高压水流,在高频振动和高压水流的联合作用下,经过一定的工序,在地基中形成一个很大直径的密实桩体,此桩体即为振冲碎石桩。  相似文献   
3.
抗日战争已经过去了半个世纪,无数的仁人志士用他们的生命铸成了一座永垂不朽的丰碑,历史永远不会忘记这血与火的洗礼。文学的殿堂同样也未摆脱厄运,战争的兵燹使文坛陷入动荡之中。即使面对这样险恶的环境,或者可以说正是处身如此艰难的条件,无数作家文人操笔作枪,以坚强有力的作品为祖国和人民的解放鼓与呼。那些看似远离时代主流的作家作品,其实也无不浸染着抗战的风云变幻,用斑斓的色彩织就一幅幅绚丽的图画。  相似文献   
4.
在新形势下,习近平关于新时代科技创新系列重要论述为深度推进我国行业特色高校科技创新事业的发展改革确立了全方位的战略导向。通过词云分析等方法,研究把握习近平关于新时代科技创新系列重要论述的要义,以其为指导方向,针对我国行业特色高校科技创新发展存在的优势学科单一、基础学科缺乏,办学经费及各类资源有限,以及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定体系简单等问题,从以服务行业发展为宗旨、完善体制机制改革与创新生态环境建设、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以及加强交叉学科建设和对外交流等方面,提出行业特色高校科技创新体系构建的路径建议。  相似文献   
5.
高擎 《海外英语》2012,(9):169-170
期待视野这一重要概念来源于阐释学和现象学,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接受者的接受程度和接受能力。外来词的翻译,不论采用直译还是意译,都是在期待视野不同的两种文化、两个民族间进行的跨文化交际。随着期待视野的扩展,外来词翻译中也会出现一词多译、音译词向意译词转化、外来词汉化等现象。外来词翻译一旦被接受,就在两种文化、两个民族之间实现了视野融合。  相似文献   
6.
产学研协同创新对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研究高校基本职能与其科技创新效率的关系对于激发协同创新的强大势能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我国60余所部属高校2002—2016年的面板数据,本文应用两阶段DEA模型测算了高校科技创新效率,并进一步研究了在产学研协同创新过程中研究生培养、校企联结强度、科研倾向和学术声誉对高校科技创新效率的实际影响。结果表明:研究生培养与高校科技创新效率具有显著的倒N形关系;校企联结强度与高校科技创新效率具有显著的倒U形关系;在高校科技创新过程中,科研倾向于基础研究有利于高校科技创新效率的提升;学术声誉对高校科技创新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本文拓展了产学研协同创新情境下的高校创新理论研究,为进一步发挥高校主体作用提供了一定的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7.
高擎  樊弘  陈欧 《华夏星火》2004,(7):81-82
2003年6月马钢决定在江边拟建一座成品钢卷库,便于水上运输,场地位于马鞍山九号码头下游600m处。长江右岸漫滩阶地上。厂房总面积12000m^2左右,厂房用于存放成品钢卷,单位面积荷重要求180kpa。  相似文献   
8.
在新发展格局背景下,探索从创新生态系统视角对产学研融合与区域创新关系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创新生态系统中各主体发挥的作用,结合世界著名湾区的发展历程分析国际产学研融合经验,探讨产学研融合赋能区域创新“双循环”发展的路径,并通过分析总结我国区域科技创新发展的劣势与不足提出发展对策。结果表明:在产学研创新生态系统中,各创新主体与创新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相互依存、共生演进的良性循环网络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并通过以科技创新国内大循环建设为主体,主动适应和深度嵌入全球创新链,充分发挥各主体优势赋能“双循环”发展;我国在基础研究能力、科技人才结构、科技领军企业培育、产学研融合生态、大科学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仍有待改进和完善。最后,从畅通国内创新大循环、强化技术供给能力,深度融入国际创新大循环,加快科技基础设施布局和建设等方面提出促进发挥产学研融合作用赋能“双循环”发展的具体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