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科学研究   1篇
  201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现行中学生物学教材和教学参考书中介绍的观察血液流动现象的典型材料是蛙蹼(或肠系膜)、小鱼尾鳍等,近来我们发现,在春季以蝌蚪尾膜作为观察材料更为简便,而且效果很好。 观察蛙蹼(或肠系膜)内血流现象时,虽然效果较为显著,但要经过去脑和脊髓(或用乙醚麻醉)、固定甚至解剖等较为复杂的操作程序,这在一定程度上客观地限制了实验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人体内的血液循环系统好比水上交通系统,心脏可比作大海,血管相当于河床,血浆相当于河水,而悬浮于血浆中的血细胞则相当于浩浩荡荡的船队了。血细胞总队可分为3个大队,即红细胞大队,白细胞大队和血小板大队。红细胞大队又名水上运输大队,担负着运输氧和部分二氧化碳的任务。运输船上带有许多特制的“客舱”——血红细胞。血红细胞是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意味着其制作材料离不开铁元素和普通蛋白质。血红蛋白的特性表现为氧  相似文献   
3.
<正>预备铃声刚响过,刚才还在调试多媒体的尹老师转身走下讲台,来到教室前排的课桌前,低头和最近的两位同学小声交流了几句,然后抬起头对着教室里坐得端端正正的学生问:"同学们,我们一起做一个小游戏好不好?"好"!学生异口同声的回答,声音又高有长,他们对这位陌生的老师充满期待和好奇。这是我县生物教学研讨会上的一节公开课。在这所距县城几十里路的农村中学举行教学研讨会,比起惯有的着眼于"典型"和"城区"开展教学研讨活动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生物学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级生物优质课评选、示范活动日趋活跃。如何科学地掌握优质课分析和评价标准,对于提高生物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推动生物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试图结合“排泄”一章的教学实践,从生物优质课的规范与特色两个方面,谈谈自己粗浅的认识。 一、生物优质课的规范 1、教学目的要明确 教学目的是一堂课的方向盘,是衡量一堂课的首要尺度。教学目的要经过制订、执行和效果检验三个层次,因而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如“排泄”一章的教学中心目的是掌握肾脏的位置、结构和功能的基础知识,其次是对排泄  相似文献   
5.
生物教学中的淹没现象,是就师生在生物教与学中的被动意识和盲目状态而言的,它源于教师教学理论的陈旧和学生学习方法的匮乏,是生物学教学中带有普遍性和根本性的问题之一,我想就此谈谈自己的看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