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教育   9篇
科学研究   4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9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创造性阅读是指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对阅读文本进行主体自主的、深度参与的或进行交流合作的探究,使主体完成不悖真理的知识、能力“生成”的过程,从而形成感悟、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创造性阅读是一种既是课内又应辐射课外的阅读,是一种具有综合实践活动性质的挑战性阅读。目前在关于创造性阅读的许多研究、实践中,普遍表现出了一些理解和操作方面的误区,不能不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2.
简要介绍μC/OS-Ⅱ中任务间传递参数的方法,μC/OS—Ⅱ是多任务占先式实时操作系统,它本身提供了不少任务间的通讯方法,本文结合笔者在实践中的应用,介绍任务间参数传递的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在微控制器中实现精简的TCP/IP协议和PPP协议。然后通过控制GPRS模块,使其经GPRS网络连入Internet网络的实现方法。该无线终端具有实时性强、传输数据量大、稳定可靠等特点,可以广泛应用于工业监控、远程遥测等系统中。  相似文献   
4.
一、关于历史事实和艺术创造的问题在分析《长恨歌》中李杨形象时,让历史人物李隆基和杨贵妃,来代替文学作品《长恨歌》中的李杨艺术形象,确属不妥。把历史与艺术完全等同起来,等于抹杀了艺术本身的特性。分析艺术人物形象时,应该完全从作品本身提供的艺术人物形象和故事出发,实事求是地作细致具体的分析。作为文学艺术中所描绘的具体可  相似文献   
5.
一、关于历史事实和艺术创造的问题 在分析《长恨歌》中李杨形象时,让历史人物李隆基和杨贵妃,来代替文学作品《长恨歌》中的李杨艺术形象,确属不妥。把历史与艺术完全等同起来,等于抹杀了艺术本身的特性。分析艺术人物形象时,应该完全从作品本身提供的艺术人物形象和故事出发,实事求是地作细致具体的分析。作为文学艺术中所描绘的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往往渗透着作家的思想情感,是作家所创造的独立的全新的艺术形象,他们的性格、思想、命运是作家赋予的,逻辑上符合现实,但绝不一定等同于现实。  相似文献   
6.
著作财产权的本质权益是传播权,即控制向公众传播的利益.明确著作财产权的传播权基础,可以为划清著作财产权与个人使用之间的界线提供必要的参照.个人使用应采广叉的理解方式,视同私人使用,包括个人复制及个人演绎行为.同时,在对个人使用界定时,应强调使用者的非营利目的和使用的非公开范围.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文章从创设情境,培养语感;听说并重,训练语感;诵读为要,提高语感;多写勤练,发展语感四个方面阐述了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  相似文献   
8.
创造性阅读是指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对阅读文本进行主体自主的、深度参与的或进行交流合作的探究,使主体完成不悖真理的知识、能力“生成”的过程,从而形成感悟、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创造性阅读是一种既是课内又应辐射课外的阅读,是一种具有综合实践活动性质的挑战性阅读。目前在关于创造性阅读的许多研究、实践中,普遍表现出了一些理解和操作方面的误区,不能不引起重视。[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在高中教学的过程中,物理成为重要的学科。教 师在实际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对教学模式进行革新,让学生在 实际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获得良好的成绩。尤其是在新课程教 育改革的背景下,物理高考试题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在这个过 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 提升,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合理地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 题。最终,让学生在物理学习的过程中拥有活跃的思维能力’ 在高考中获得优异的成绩。  相似文献   
10.
学校教育最基本的任务就是教书育人,二者缺一不可。必须让学校教育中的德、智、体、美、劳五育充分地结合起来,相辅相成,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实现全面育人的教育目标。下面,笔者就从学校体育教育如何促进和提高学生的德育、智育、美育的发展入手,谈一谈自己的看法。一、体育是发展德育的物质基础德育,简单的理解就是思想品德教育。中学生的德育教育应主要体现在养成教育和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等方面。我国学校体育教育的目标是为了增强学生的体质,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意志品质,促使其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