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科学研究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1.
作为知识密集型组织典型代表的高科技企业在创新活动中累积了大量的知识冗余,而知识冗余往往附着在人的身上、不受组织的绝对控制,是一种难以被利用的资源.采用单案例研究的方法,以锦标赛理论为基础剖析高科技企业知识冗余的利用机制.结果显示:知识冗余利用机制的核心在于通过新型锦标赛的方式识别并激励具有知识冗余利用能力的人才.具体而言,应以新型相对业绩(即新型竞赛标的和新型获胜方式)的方式识别人才,以新型奖金结构(即新型奖金激励与内部产权激励)的方式激励人才,以充分激发参赛者的主观能动性,使得企业的创新成果快速增加、研发成本下降、收益快速提高.  相似文献   
2.
高科技企业是否将财务冗余投资于技术创新是近期的研究焦点。然而,相关文献的理论观点和实证结果并未得出统一的结论。本文首次基于实物期权理论,使用2012—2017年上市高科技企业为样本对此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论发现在外部不确定性较高的时期,高科技企业不仅没有将财务冗余用于研发投入,而且将大量资金投资于收益更为确定的投机性不动产项目,证实了实物期权理论的适用性。区分所有制后发现,该时期国有高科技企业会将财务冗余投资于技术创新,但更偏好确定性更高的开发式创新;而多数民营企业的创新倾向较弱。  相似文献   
3.
在"双创"背景下,我国的科技创新创业活动空前活跃.但大量科创企业因轻资产、信息不对称等原因,难以获得外部投资者的认可.在这种情境下,高管团队成为投资者识别企业能力的重要手段.本文基于高阶理论和组织合法性理论,构建了科创企业高管团队异质性对融资能力影响的理论模型,并以国内一线股权众筹平台55家企业的279份问卷为样本进行...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