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科学研究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这四个方向的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的整体。”一种高质量的数学课堂生活应是使学生在获得数学知识,形成技能的过程中学会数学思考的方法,在不断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情感上的满足。  相似文献   
2.
黎淑华 《知识窗》2011,(4X):64-64
<正>"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是全国知名校长蔡林森提出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课本第7页《测量活动》时,笔者对这一教学模式进行了尝试。一、教学过程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本第7页的《测量活动》,请看本节课的自学目标:学习怎样把几分米或几厘米用"米"作单位来表示的过程,并会用小数表示一个物体的长度和质量。1.看一看(先学,5分钟)师:为了使大家更好地理解分米和厘米转化成米的方法,请看自学指导,并立即自学,以下是自学指导:①认真看课本第7页,填一填上半部分例题;②想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数学课堂缺乏生命意义,具体表现:一是大部分教师认为教学就是把书本上的知识、结论讲给学生听,学生的任务就是在课堂上识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导致课堂教学内容脱离学生生活的实际.成了与学生日常生活隔绝的一个专门领域:二是教学中“唯教材、唯教参、唯教案”的“三唯”现象极大限制了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使其无法感受到课堂教学对于参与者所赋有的个体生命价值;[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课堂上,学生能否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关键在于教师是否善于引导.教师的引导不仅包括教学内容的安排,活动环节的设计,还包括对学生作出及时、正面、清晰且具有导向性的评价.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