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0篇
教育   31篇
各国文化   18篇
信息传播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汉代和亲政策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历史剧《王昭君》的发表和上演,引起了人们浓厚的兴趣,也很自然地使人联想到汉代的和亲政策。在汉代,有九位公主远嫁匈奴、乌孙,昭君只是其中的一个,而且时间较晚;她之所以独擅盛名,那是历代墨客骚人宣传的结果。如何看待汉代的和亲?现在还是个聚讼未决的问题。我想就这个问题谈几点粗浅的看法,以就正于对这一问题有兴趣的同志们。  相似文献   
2.
公元1004年9月,辽圣宗耶律隆绪同其母萧太后率大兵自幽州(北京)大举南下,进攻宋朝,兵锋直抵澶州(河南濮阳)城下。11月,宋真宗在寇准等人的襄助下,亲临澶州抵御。12月,辽、宋两国停战议和,辽奉宋为兄,宋每年给辽绢二十万匹、银十万两。这就是历史上的“澶渊之盟”。如何评价这次战争,史学界尚无定论。一种意见认为,“澶渊之盟”对宋来说,是一次屈辱妥协的和约,翦伯赞、吕振羽、蔡美彪等同志均主此说;另一种意见则认为,屈辱妥协说“过于简单,它不符合我国多民族自古以来共同缔造祖国历史的事实,也不能正确反映历史上民族斗争与民族关系的本质”,因为“澶渊之盟”沟通了宋辽双方的政治、经济和文  相似文献   
3.
略论子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子贡是孔门"十哲"之一.在孔子弟子中,他最有经济头脑,通过经商致富;但他从不见利忘义,经商讲究诚信.他是折冲樽俎的政治家.<史记>称赞他:"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子贡还是敏而好学的读书人,一生勤奋读书,从不懈怠.在孔子弟子中,他是影响较大的一个.  相似文献   
4.
任崇岳 《寻根》2008,(5):135-141
广东雷州市的西湖公园是我国最美的风景区之一。西湖原名罗湖,它可与杭州西湖、扬州瘦西湖、惠州(今属广东)西湖相媲美。园中烟波浩渺,一碧万顷,湖水既绿又柔,就像朱自清先生在《湖上》一诗中所写的那样:“绿醉了湖水,柔透了波光。”  相似文献   
5.
范公偁是范仲淹的玄孙、范纯仁的曾孙,所著《过庭录》是一部颇有学术价值的笔记小说。书中有关宋代士人的轶闻遗事、文坛掌故,可补《宋史》之阙。更重要的是,该书中有关范仲淹及其子孙的记载,是作者从其父正思处得来。范氏几代人心忧天下,忠贞为国的品质,在本书中得到了充分阐释。它是研究范氏家族弥足珍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6.
任崇岳 《寻根》2011,(6):56-61
景祜元年(1034年)正月,时任右司谏的范仲淹因上疏谏止废黜郭皇后,触怒龙颜,被宋仁宗贬往睦州(今浙江建德),这是他仕途生涯中第二次遭受贬谪,时年46岁。  相似文献   
7.
受禅台访古     
任崇岳 《寻根》2005,(5):117-121
双是一年春草绿,依旧十里杏花香。在一个阳光明媚、云淡风轻的日子里,我来到了位于河南省临颍县繁城镇的受禅台。极目四望,我不禁满腹狐疑:这就是延康元年(220年)汉献帝刘协让位给魏文帝曹丕的那个所在吗?这就是终结汉代历史、开启天下三分书面的那个见证物吗?  相似文献   
8.
元末的农民大起义,以摧枯拉朽之势,推翻了蒙古封建主的野蛮统治。一三六八年,元顺帝遁迹朔漠,朱元璋在农民起义的血泊里黄袍加身,建立了大明王朝。但是,为什么元末的农民起义不发生在天高皇帝远的边徼地区,偏偏在离京畿不远能河南省先揭开了序幕?河南作为当时农民起义的主要战场之一,同元朝统治者进行了哪些可歌可泣的斗争?  相似文献   
9.
《木兰诗》是我国文化遗产中的瑰宝,一向为人们所吟咏传诵,解放后,又多次选人中学语文课本。因此,弄清楚这首诗的准确含意,是非常必要的。顷读《开封师院学报》1978年第5期林春分同志的《论木兰诗的主题思想》一文,很受教益。文章虽短,但流利明快,敢于发前人所未发之议论,令人钦佩。但是作者为该诗所归纳的主题思想,却还有可商榷之处。林春分同志认为:“这首优秀的古代民歌,通过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故事的叙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少数民族的来源与姓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南省有41个少数民族,90余万人,目前人数较多且有资料可稽者为回、蒙古、维、满4族及西夏道民、女真遗民。这些少数民族迁往河南的原因及姓氏演变过程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