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9篇
各国文化   1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中国民间的天地崇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贤亮 《寻根》2004,(6):30-35
清代“小石道人”在《嘻谈续录》卷上讲了一个关于民间“天地”的笑话,说是有一个官好喝酒而耽误日常办公,而且贪财害民,遭到百姓的怨恨。当他任期到了,准备卸任时,当地绅士百姓送他一个德政碑,上书“五大天地”四字。  相似文献   
3.
晚明中国社会的变迁进程中,读书进学一直是家族发展的核心追求,借由科举的成功以及姻亲的连接,推动家族的成长以及耕读之家或文献故家的表达,可以折射出家族发展的内在需求。在聚居着不少进士的浙江嘉善县域社会中,万历二年进士支大纶代表的支氏家族的地位,并不显赫,在政界与世俗社会的影响也没有其他家族那么广远。但支氏家族前后约十四代的社会成长、身份重塑及其意义追求,都有关系地方社会和国家生活叙事的重要内容。透过支氏族人的生活记忆、在地声望、家世传承等,对于晚明以来王朝政治、社会变迁情势下的地方社会或家族生活的因应之态,可以有一个较好的把握,从而进一步揭示晚明士大夫家族的成长过程、社会转型及地域特质等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4.
明清士绅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及评价,海内外学界已有极为丰富的研究成果。但如果从还原历史情境、准确评判士绅角色而言,在众多研究中还存在含糊笼统的陈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以来,中日学者从各自的理论预设或实证研究出发,已涉及这些问题,却未形成系统的论述。后来学者的地方史研究涉及概念界定、士绅分层、区域差别等问题,既开发出大量史料,也提出引起海内外学者对话的新议题,有助于进一步认知明清时代士绅身份、社会影响甚至王朝统治的关键问题。其中很多研究关涉中国最重要的地域之一江南。参诸历史文献,对其学术研究史作一初步梳理与探讨,既可以呈现出王朝统治与地方社会控制之复杂性,也可能推求寻绎出研究的新趋向。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传统,随着时间的变化也在发生变迁,并因地域环境的不同而存在着各种差异。一般所习称的“传统,”多数情况下是指上层社会的精英文化传统,与下层民间社会相沿的习惯性传统有着许多迥异之处。本文从较为宏阔的视野,结合历史上个别细致的事例,对存在于民间的小传统作了一定的考察,并具体讨论了它的主要内容和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6.
明清时期中国的城乡关系--一种学术史理路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乡关系问题是中国历史研究中一个值得探讨的重要方面,但长期存在着研究上的许多误区。其中,最易引起争议的是明清两代勃兴的市镇,应该归属于城市还是乡村?这对明清城乡关系的评判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研究历史时期的城市、乡村及其两者之间的关系,应该立足于当时的情景和民众的认识与判定,不应该以现代的理念与标准来简单地评判历史时期城乡关系间难以形容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7.
谈起城隍,在一般人的概念中,就是神。其实城隍的本意并不是神,而是城池。西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对城的定义是“盛民也;从土城”,意思是将人民置于其中。清代古文字专家段玉裁,将“盛民”比喻成“如黍稷放在器皿中一样”,含有保护或守御的意义。而隍,许慎明确指出是“城池”。池都筑在城外,有水的称“池”,无水的就叫“隍”。《易泰》和《周易窥余》这两本与“易”有关的深奥作品中,都有“城复于隍”的说法。其意思是在城之外,还包有池濠。班固的《〈两都赋〉序》说:“京师修宫室,浚城隍,起苑囿,以备制度。”《后汉书·班彪列传》也谈到首…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中国古代史教学方式,从小学到大学,无非是一枝粉笔和一张嘴。这种教学,如果教师口才好,讲解生动,能够展现其精彩的地方,让学生产生丰富的想像。但它存在着一些明显的缺陷,其枯燥、抽象常成为学生们指责传统教学不足之处的口实。在这种教学过程中,教师疲于写板书,在黑板上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看先生一直很忙 ,今天有机会想请您谈谈您是怎样会从事历史地理研究的 ?■我从事历史地理研究 ,完全是出于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是 1 95 6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历史系 ,被分配至北京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任实习研究员。当时谭其骧教授 (为行文简洁见 ,下文直书其名 )正在北京中科院历史所主持《中国历史地图集》编绘工作。早在1 95 4年秋 ,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 ,毛泽东同志对吴晗谈起读《资治通鉴》不能没有一本详细的历史地图放在手边 ,以便随时查阅历史地名的方位。解放前虽出版过一些历史地图 ,但都只画出一些大政区 ,失之过简 …  相似文献   
10.
晚明的江南地区,曾经孕育了大量杰出的人物,于整个官绅生活世界中,有着广泛而重要的影响。除了科举制度的要求外,家庭或家族对于子孙的教育尤显重要。就士人生活的规划来说,科举是成为社会卓越分子或进入成功领域的一个途径与阶梯,藉此可望达到世俗社会认可的富与贵的目标。家庭文化教育的核心在读书进学,自然多与科举相关,也与政治生活、报效国家的期许有关,但大多还比较注意养心与立品。这不仅在地方上,而且在晚明以来的中国社会都有深远的影响。对这些层面做进一步的考察或分析,不仅有助于时代氛围的揭示,而且也有利于那种典范式历史记忆的廓清,观照出大历史进程中地方知识人的一些生活样貌。从江南出发,可以更好地认识传统时代以来中国的社会文化史与中国人的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