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各国文化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为片面追求升学率,一些学校存在满堂灌、填鸭式、题海战术等教学方式。笔者认为注重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尤显重要。“在教学中要尽量反映科学、技术进步,引导学生对社会的关心和参与,使学生乐学。”而要做到乐学,就必须研究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启发情感、引起学习动机、增强学习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影响。针对这点,笔者在多年的中学物理教学中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采用一系列措施努力,  相似文献   
2.
新教材在例题和习题中给出了下面两个组合公式: 公式1 kCnk=nCn-1k-1. 公式2 Cmm=n-m/m 1Cnm 1. 这两个公式结构独特,在解题中有很多应用,请看以下几例: 例1 求和  相似文献   
3.
诞生和成长于印度社会思想文化背景之下的佛教伦理思想,其孝道观契合了中国传统孝道伦理思想,从而形成了极具中国特色的佛教伦理思想。尤以宋代禅僧契嵩以传统儒家的"五常"来比附自身的"五戒",并提出"孝为戒之先"的观点,而极大地提升了孝在佛教教义思想中的地位,并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此,如果说"孝为戒之先"是为中国佛教伦理思想的理论基础的话,那么,同为宋代禅僧的圆悟克勤之二回成都昭觉寺弘法,则是对该理论之具体的实践。  相似文献   
4.
作为最具有生命现实意义之宗教,土生土长于中国的道教,不但提出了"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以"长生久视"进而成仙为最终目的的生命世界观,而且,还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形成和建立起了一整套以"炼养修身"为主的生命实践观。因而,道教的环境生态思想和道门中人之炼养实践,为解决和应对当今社会发展中的生态安全和老年问题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方法和指导。而作为中国道教史上著名的道教理论家、炼养实践家的葛洪,以四十八岁之年"避地南土"的炼丹修养的践行,为老年人群的延年益寿、安度晚年以深刻的启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