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7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钓鳡忆     
我们虽然已经离开了美丽的家乡桃花江20余年了,但是,孩提时父辈教我们钓鳃鱼的情景,至今历历在目,不能忘怀。 钓鳡鱼的钓具制作比较复杂。将锡块溶化后,倒入一个游鱼形的模具之中,冷却后便变成了一条银白色的“锡鱼”,长约10-12厘米,宽约  相似文献   
2.
素以水急滩多而称险的湖南资江,盛产中华倒刺鲃。我们当地人称之为岩鲫鱼。这种鱼以肉细、味鲜而受人们欢迎。 盛夏时节,资江水位下降,滩头礁石露出,河水清澈见底,此时正是钓岩鲫鱼的好季节。岩鲫鱼喜欢三五成群在滩尾水花处或深潭边石块铺地的浅水处寻觅活食,它们很是精灵,只要看见岸上有人影晃动或听见近处水响与脚步声响,它们便像箭一般冲向江中深水处躲藏起来,因此,用钓竿很难钓到它们。  相似文献   
3.
放生记     
我的老家在风景如画的桃花江畔。老屋的背后有一座多年没有干涸的水库,虽然面积只有400多亩,但平均水深都在5米以上,岸边荆棘丛生,由于是几个村共用的灌溉水库,里面没有放养家鱼,垂钓者可自由在此水库钓鱼。钓得的鱼大多数是鲫鱼,运气佳者,偶尔也可以钓到鲤草鳊鲶。  相似文献   
4.
云爹     
云爹是我外公,被邻里尊为云爹。早年读过私塾,念过古书,所以在范家屋场被称为"博学家",如有异相或不明世事者,莫不问云爹求证,即使云爹偶尔含混不清,不知所云,也因问过云爹,心即大安也。云爹本一教书先生,古书熟背如流,总是让我们小辈听不懂。其摇头晃脑,如入无人之境,如孔夫子蹲茅厕,其悠远状、幸福状,眼睛微闭,自得其乐也。在大跃进等政治运动中,云爹不被批判算是给足面子,劳动改造就免不了。云爹修水利、使牛种田、担粪栽菜,样样都不如念书那般舒坦。他眼  相似文献   
5.
我的家乡有一条注入资江的小河,叫潺溪。溪水清清,常年潺潺不断,小溪河面不宽,但深潭随处可见,潭深不见底,石洞石隙比比皆是,为黄颡鱼的生长栖息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每到夏季,溪水回落,黄颡鱼都集中在这些深潭之中,白天栖息于石洞石隙之中,一到夜晚,便三五成群地游到岸边或滩尾亡觅食。这时,  相似文献   
6.
寝室风波     
微笑的风从来都会原谅雨的哭泣。12岁的中国女孩苗苗考上了俄罗斯国立音乐中专。她满怀期待地来到了新学校,和两个俄罗斯女同学同住一个寝室。  相似文献   
7.
3年前一个炎热的夏夜,我和几位钓友结伴去资江中游的柘溪水库夜钓黄刺鼓。钓饵是红蚯蚓,钓竿都是1米长的竹梢。不到一个小时,就钓上来了10多条,虽然每条都只有100克左右,但是,能频频起竿倒也十分有趣。 我在岸边的土坡上共插了三根钓竿,因天黑就没有用浮漂,只用电筒照竿尖,哪根竿尖“点头”,便去提竿,因黄刺鼓咬食凶猛,十拿九稳。到了10时,我右边的那  相似文献   
8.
钓鳜记     
我是个钓鱼迷,足迹遍及家乡的大河、小溪、湖泊、水库,精养鱼池和网箱,最多的一次钓过75公斤;最大的一条有9公斤。但是,回想起来,最惬意、最难忘的还是8年前那次在泥溪河水坝下游钓鳜鱼。  相似文献   
9.
师徒钓鳖记     
60年代,我由知青招工进湘中某兵工厂工作。师傅刘绍云不但教会了我机械加工的技术,而且还教我学会了钓鳖的本领,我虽然调离该兵工厂15年了。但是,师徒俩首次钓鳖的情景一直难以忘怀。 1976年,十多个越南兵工厂  相似文献   
10.
闲话中国茶俗文化吴尚平茶俗是中国风俗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我国饮茶习俗多达数百种,下面仅就其中几个方面略作叙述。(一)婚姻茶俗婚姻茶俗在我国已有数千年历史。千百年来,我国人民在恋爱、订亲、嫁娶诸方面,始终把茶叶当作媒介物和吉祥如意之灵物,不少茶俗代代相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