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各国文化   1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人说建筑是历史表情的凝固,是凝固的音乐,实际上它也是一个国家、一座城市、一个村镇的窗口。透过它可以发现一个国家或城市或村镇的历史与文明、文化与精神,可以感受其历史的变迁,文化的积淀,审美的旨趣,生活的态度。虽历经岁月的洗礼,但它总能在不经意之间轻轻拨动你的心弦,激起你思古之幽情。  相似文献   
2.
威尼斯与维亚来焦是意大利狂欢节最热闹的两个城市。狂欢节是四月斋前十天的大狂欢,它是完全自我放纵的节日,有一句意大利俗语说:Di carnevale ogni scherzo vale(狂欢节时开什么玩笑都可以)。“蠢人之归”揭开了狂欢节的序幕,星期二忏悔节时,在圣马可广场上烧毁狂欢节面具使之  相似文献   
3.
赫氏古堡是美国报业巨子威廉·蓝道夫·赫斯特(1863-1951)斥资千万所修建的城堡,位于洛杉矶的西北部,面对太平洋,背靠绵绵青山,实乃风水宝地。1957年也就是威廉·蓝道夫·赫斯特去世五年之后,赫斯特公司把赫氏古堡捐赠给了加州政府公园与娱乐部。赫氏的后人至今仍居住在古堡附近的高山上。  相似文献   
4.
崔显军  梁晖 《世界文化》2009,(12):39-40
上午参观完郝氏巧克力博物馆后,吃完午饭就来到了康宁玻璃博物馆。下了大巴后,迎面所见的博物馆正面是用透明玻璃做成的墙体,上面写着“康宁玻璃博物馆”(Corning Museum of Glass)的字样,给人的感觉是既简洁明亮,也与玻璃博物馆的风格十分和谐。  相似文献   
5.
崔显军 《世界文化》2007,(10):48-49
“那不勒斯”最早是希腊人给起的名字,叫“Neapolis”,“那不勒斯”这个译名应当是从英语中的“Naples”音译而来的,如果按照意大利语“Napoli”来音译的话,可以译作“那波里”。  相似文献   
6.
从罗马的中心火车站出发到阿西西,大约两个多小时的路程。阿西西是过路站,终点站是佩鲁贾,两个城市离得很近。下了火车才发现,阿西西城离火车站还有几公里路,正值盛夏,要走着去还真有点受不了,于是买了公车票,坐车上了阿城。  相似文献   
7.
罗马速写     
崔显军  梁晖 《世界文化》2006,(10):38-39
罗马的天气颇为闷热,而蜚声全球的意大利标志性建筑物——古罗马斗兽场却游人很多,好些游客忙着和身穿古罗马武士服装的健壮男士拍照留影,更多的是排着队准备进去参观。近看城墙有些灰暗,也许是年代太久远的缘故,城墙外边的地面上也不赏心悦目,砖缝里边儿满是烟头,不过这些都抵挡不住建筑本身的诱惑和追寻历史的兴趣。门票8欧元,可以坐电梯上去,不过我们还是选择了步行,这样可以慢慢欣赏,就象喝咖啡一样需要品味,咕噜咕噜一口就全下去了,毫无情致,了无意趣。斗兽场开始兴建于维斯帕先,他的儿子提图斯在公元80年为它奠基,提图斯抓来大量犹太…  相似文献   
8.
崔显军  项成东  陈占权  孙倩 《世界文化》2011,(12):I0001-I0003
研讨会简介 2011年10月15日上午,纪念《语法修辞讲话》发表6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我校科研楼报告厅隆重召开。来自国内外83所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170余名专家学者和研究生代表参会,围绕“《语法修辞讲话》研究”、“语法研究”、“修辞研究”、“语用研究”、“语言规划研究”、“结合语法修辞语用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话语分析研究”、“语言符号与传播研究”等多项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大会报告、分组研讨和总结汇报。  相似文献   
9.
佛罗伦萨是托斯卡那大区的首府,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摇篮。说起来我们跟佛罗伦萨也真是有缘,刚到意大利从米兰坐欧洲之星到锡耶那就在佛罗伦萨转车,坐了两个小时零四十七分钟的火车就到了佛罗伦萨,我们的行李很重,第一次出国恨不得什么都带,火车停靠的时间只有二十分钟左右,而火车  相似文献   
10.
崔显军 《世界文化》2007,(12):48-49
关于比萨饼的起源有三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比萨饼来源于中国。当年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在中国旅行时最喜欢吃一种中国北方流行的葱油馅饼。回到意大利后他一直想能够再次品尝,但却不会烤制。一次,他同朋友们在家中聚会,其中一位是来自那波里的厨师,马可·波罗灵机一动,把那位厨师叫到身边,如此这般地描绘起中国的香葱馅饼来。那位厨师也兴致勃勃地按马可·波罗所描绘的方法制作起来,可忙乎了半天,仍无法将馅料放入面团’中。此时已近下午两点,大家饥肠辘辘。于是马可·波罗提议:索性把馅料放在面饼上吃。大家吃后,都齐声叫好。这位厨师回到那波里后又做了几次,并配上了那波里的奶酪和作料,没想到大受食客们的欢迎,从此“比萨”就流传开了。但这只是一种传说,没有确切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