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各国文化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戴吉强 《寻根》2012,(2):138-141
一 苏姓何时居于固始,方志谱牒无载。明嘉靖《固始县志》卷二“山川”条中有大苏山,“相传苏真人升仙之所,下有苏仙石”,此地今属商城县,这是固始历史地域内最早有关“苏”姓的记载。虽为传说,但说明早在汉代,固始已有与苏姓有关的地名,也可间接反映在此时,固始已有苏姓族人居住。  相似文献   
2.
南北朝大分裂时期,出于政治经济等原因,使大批北方下层百姓南下,成为南朝"地下"流民的主体.他们在与当地的土著文化融合中,形成汉民族中一个全新的支系--客家人.而这些客家民系带有"光州固始"的符号意义.  相似文献   
3.
西周蒋国与期思地理小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戴吉强 《寻根》2008,(4):136-137
在西周中后期,蒋国是豫南主要封国之一,一是其爵位比周边其他封国要高,为伯;二是其地理位置相对重要,它不仅是史灌河流域重要的农业区,还扼守淮河中游进入大别山的门户。由于历史记载中蒋国始封与国灭后楚建期思县其间有矛盾之处,笔者因编志需要,参照文献记载与考古成果略作浅析。  相似文献   
4.
许竟成  戴吉强 《寻根》2006,(6):23-27
闽王王审知,唐代光州固始县人,唐末天下乱,王审知与史王潮、王审带领万众,于光启元年(885年)入闽,其中五千人为固始县籍民。  相似文献   
5.
寝丘与固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吉强 《寻根》2009,(1):24-27
寝丘与固始,本是两个不同时期却有某些关联的历史地名,因涉及固始是否从淮北侨置,也涉及楚相孙叔敖故里问题,从晋代争议到现在,尚无一个相对权威的定论。笔者综合近年资料整理情况,草作分析,并希望与方家商榷。  相似文献   
6.
戴吉强 《寻根》2008,(3):128-129
唐高宗总章二年(669年),江南道泉州、潮州之间山民啸乱,高宗诏朝议大夫、固始人陈政统领岭南行军总管事,率府兵3600名、军校123员前往闽南镇抚。陈政所部入闽后初战获胜,后因将士水土不服,寡不敌众,退守九龙山,且耕且守,同时向朝廷求援。  相似文献   
7.
南北朝大分裂时期,出于政治经济等原因,使大批北方下层百姓南下,成为南朝“地下”流民的主体。他们在与当地的土著文化融合中,形成汉民族中一个全新的支系——客家人。而这些客家民系带有“光州固始”的符号意义。  相似文献   
8.
孙叔敖是春秋时期楚庄王时的令尹,因政绩卓著、强楚称霸而为历代史家所称道,但由于史记简略,他的家族世次、生卒时间、籍里居地、治政时序等,至今众说纷纭。因此,探求史实,当对其政绩的考证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南朝地下流民社会的形成及生存形态分析,在中国历史发展的大背景下,探索其与客家民系形成的因果关系,力求更清晰地揭示客家民系形成过程,以及客家民系形成过程中"光州固始"的符号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