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7篇
  2009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著名的川籍国画大师张大千先生,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子、中华文化的杰出代表、中国画坛的经典作家和世界级的伟大艺术巨匠.2009年是他诞生110周年,海峡两岸纷纷举办各种盛大活动,对他进行隆重纪念.张大千是中国现当代的艺苑巨人和画坛泰斗.纪念他可以促进海峡两岸人民加强共识,推进和加速两岸文化交流.此外,纪念和发扬张大千的爱国、敬业、打拼、创新、奉献等等崇高精神,还可以更加增强我们的发展信心与科学创新、锐意进取精神,这对于我国当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断开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谱写人民美好生活的新篇章,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着诸多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飞扬世界不寻常——纪念张大千先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尚在四十年前,国画大师张大千先生六十寿辰的时候,其老友、名诗人兼书法家于右任就曾盛赞张大千的辉煌艺术成就日:“上将于今数老张,飞扬世界不寻常,龙兴大海凤鸣岗。作画真能为世重,题诗更是发天香,一池砚水太平洋!”  相似文献   
3.
李永翘 《寻根》2001,(2):46-50
我国的古人早云:“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名的国画大师张大干,就是这样的一个“盛名之下,谤亦随之”的人物。尽管他一生中“视事业犹如性命”(大千自语),奋勇攀登上了令人瞩目的艺术高峰,取得了辉煌巨大的骄人成就,但他也曾屡受世人“争议”,就是在其逝后,也未能摆脱掉对他的“杯葛”(boycott)。  相似文献   
4.
李永翘 《寻根》2002,(5):58-63
近来,在四川日益蓬蓬勃勃的客家学研究中,发现国画大师张大干先生(1899~1983年)也是客家人!目前客家学界公认的界定客家人的三大标准,张大干均符合:  相似文献   
5.
陆海天  李永翘 《收藏》2001,(12):8-13
“香港秘密收购小组”的第四桩大动作,是争取到了陈仁涛收藏的中国历代钱币的回归。旧中国的钱币收藏界,最着名的人物为“东丁、南张、北方、西罗”四大家。所谓东丁,系指江苏无锡人的丁福保;南张,指湖州的张叔驯;北方,指天津的方若;西罗,指四川人罗伯昭。这四人皆是当时名声赫赫的泉界大藏家。  相似文献   
6.
李永翘 《收藏》2001,(10):72-74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1943年6月,张大千伤心地离开了敦煌,返回兰州,谁知张大千一行乘坐的汽车刚到达兰州汽车站,就遭到了一群国民党军统特务的包围和搜查。这些人亮出派司,自称是国民党军统兰州特别检查站的检查人员,个个面色严峻,如临大敌,“奉命”要对张大千一行的所有行李和包裹、箱笼等逐一打开,查看有无任何“违禁物品”。当时,尽管张大千拿出了时任国民政府军政部长何应钦开出的“免验放行”的堂堂命令公文,又有现任的甘宁青三省监察使高一涵、第八战区东路总指挥鲁大昌、甘肃省政府秘书长王漱芳等一批甘肃省军政要员们闻讯后赶来现场亲自讲情,但这一切都“没有用”,军统们对之通通毫不“买账”。  相似文献   
7.
李永翘 《收藏》2001,(6):11-14
一般说来,鉴定印章也是书画鉴定中的一个重要手段。特别是对于张大千书画作品的鉴定,这更是河或缺的一步。按照“一气、二字、三画、四印章”的鉴定顺序,如果对前三者有些把握不准时,“审印”的地位就显得非常重要。许多伪造张大千的“高仿”画,前三者处理得都比较好,可常常就是从小小的印章处“自觉或不自觉”地露出了“马脚”。  相似文献   
8.
李永翘 《收藏》2001,(9):74-76
前些日子,海峡两岸以及国外的许多报刊、刚络等传媒,纷纷登载或转载了“揭露”国画大师张大千“破坏了敦煌壁画”的文章,在海内外掀起了轩然大波,在社会上尤其是艺术、收藏、文化、文物、学术、教育、新闻等各界中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与误解。其实,这是对张大千先生形象的又一次歪曲。为了澄清事实,说明真相,本人特根据自己多年来的调查研究,作出此文,以正视听,并释众疑。  相似文献   
9.
李永翘 《收藏》2001,(5):4-6
张大千作为一位中国传统绘画的世界级杰出大师和代表人物,从青年时期开始就名闻全国,蜚声世界,到后来更是红得发紫,光耀寰球,其画展办得最多,画价电卖得最高,直至屡屡突破和刷新了当今世界中国画售价的最高纪录。在海内外中国书画拍卖市场上,其画价独领风骚。堪称中国书画拍卖市场的“超绒龙头股”。  相似文献   
10.
陆海天  李永翘 《收藏》2001,(11):8-13
还在“香港秘密收购小组”成立以前,徐伯郊就受郑振铎的委托,在香港做了大量工作,收购回了不少很有价值的文物。因此早在1951年3月27日,郑振铎就从北京给徐伯郊写信表扬说:“一切均请兄努力!兄为人民争取了不少极重要的东西,功在国家,不仅我们感激你而已。这个工作,虽是麻烦,但成绩是很大的,效果是很大的。务望继续努力,不怕麻烦,为人民服务,必应全心全意地,革命工作就是麻烦的事,不遇到困难,而能立即成功的事是很少的。越有困难,越能增加考验的机会,越可加强信心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