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教育   17篇
各国文化   2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茅盾文学奖是国家最高规格的文学奖。但仔细阅读获奖作品后,笔者感到有梗在喉,须一吐为快。现实主义创作的片面强化和现实主义理论主张的独尊显贵,是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以及长期以来长篇小说创作的最突出的偏失所在。“五四”以来,众多的艺术原则和创作主张在中国文坛上争先称胜,各显神威,其中影响最深远、生命力最坚韧的首推现实主义。即便在今天,它仍是老树新翠,风韵犹存。尤其对于叙事文学之一的中国当代小说来说,摹仿生活,再现真实的现实主义更是无可非议的正统  相似文献   
2.
文学期刊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文学期刊处于不景气境况。电视艺术将文学期刊挤压至文学传播媒介的边缘;市民社会的兴起既为文学期刊提供了发展契机又产生不利影响。因此,纯文学期刊必须有新追求新突破才能求发展;一定数量的通俗文学期刊的存在有利于保持文学的整体生态平衡,但只有在其格调和趣味上从优求美才有发展的希望。  相似文献   
3.
一、消除胆怯心理,理解课文内容,创设朗谈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低年级学生多数胆子小,朗读时声音轻,既怕读错,又怕教师批评。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首先消除儿童的胆怯心理,鼓励孩子们大胆朗读,对朗读较差的同学要慢慢地耐心加以引导。同时,教师对所要朗读的课文还要进行详细讲解,使学生在朗读前能对课文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这样做,对朗读是很有帮助的,如能再巧设疑问,则更能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鹅》是一首千古传诵的五言诗,学生在开始理解时有些困难,于是,我就结合插图对课文内容做了描绘,学生听得津津有味,眼睛里放射出…  相似文献   
4.
离异父母不正确的教育方式,有以下四种:一是粗暴。父母离异,孩子无人管。没有责任感的父母,一旦看到孩子学习退步,就对他们责骂加棍棒。孩子就对家产生了恐惧、反感和厌恶,甚至在外过夜、离家出走。二是放任。离异父母对子女只养不教,孩子不是觉得有冷漠感,就是觉得有无聊感,与家庭日益疏远。这时,外界一旦有人给他们“关怀”、“温暖”,他们就很容易“羊入虎穴”。三是简单。离异父母对子女生活学习无暇照顾,一味地限制孩子外出与人交往,与外界隔绝。然而孩子的心是关不住的,为了对付家长,他们学会了撒谎,找到了对付家长的…  相似文献   
5.
90年代审美观念的变异及其价值取向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20世纪 90年代审美观念的变异具体体现在审美趋向的时尚化、审美需求的泛化和审美意识的世俗化、审美活动的休闲化、审美认知的形象化诸多方面 ,所有这些都使得传统美学的审美阈限和创造方式发生了空前的扩张与位移 ,“审美化”成为整个社会文化的具体实践方式和大众日常生活本身的直观形式。从变异现象背后的审美价值动机来考察 ,我们可以发现 ,这种变异在审美价值的内存系统和效用上由于存在着结构性偏失而导致生存性障碍和成长性危机 ,克治这种时代症状的关键是逐步建立和完善当代审美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6.
“主旋律文学”是一种文学命题,它包含着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需求的主题内涵,强调丰富多彩的审美表现形态,主张“弘扬主旋律“与“提倡多样化”的相辅相成。“主旋律文学”是一种艺术原则,它呈现出规范性和主导性、道德自律性和意识形态化、宽容必玫整合性等理性特征。“主旋律文学”作为一种创作存在,由于其最终价值目标是“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而且在创作实际操作的可行性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而充分体现出历史的合理性和现实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7.
论中国当代小说中的“乱伦”叙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乱伦是人类明史上的一个重要的化命题,也是古今中外学的一个不可忽略的叙事母题,它触及到人类集体深层心理和明进化程度。本以中国当代小说创作中的“乱伦”叙事为论述取向,通过对其中的“乱伦欲望”、“原罪意识”和悲剧形态的解析,进而阐释了乱伦现象和乱伦禁忌在给作家们预设了足够的化想象力和历史批判意识的同时,也为学创作提供了巨大的创造性冲动和难得的叙事资源。  相似文献   
8.
象征主义艺术借助"符号"来隐喻人的宇宙意识和生命感受,其最初的原型范式便是神话和游戏。神话和艺术本来就有不解之缘,两者的联姻在人与世界、人与人之间建构了象征性关系;而以神话形态来表述审美化生命存在,是象征主义艺术特定的言说方式。不仅如此,象征主义艺术指向游戏的维度,一方面,游戏源于艺术,象征主义艺术以游戏方式使生命达到自由生成和无限存在,另一方面,艺术又借助神话召唤人们进入一种"诗意地栖居"。正是在艺术的催化下,神话和游戏通向象征诗学,审美论转化为价值论。鉴此,以神话和游戏为基本维度的象征主义艺术就是一种基于人本主义之上的文化诗学:人不仅应该成为人,而且应该成为诗人,只有诗人才能给眼前这个现实世界提供并创造出新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论20世纪中国文学的母语写作危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母语是承载特定文明形态的符号意义体系.文学作为"语言的艺术"是母语中最富于生气和变革意识的话语成分.20世纪中国文学在被进行"现代化"置换时其母语思维创造力乃至母语形象被历史性地贬损或遮蔽,处于所谓的"百年中文,内忧外患"的情境.由此得到的启示和反思是:文学创作如要在"世界性"中坚守"汉语性"或"母语化",必须破除局限于认识论意义上的"进化论"的思维方式;秉承和葆有汉语言母语"有容乃大"、"求同存异"以及"变则通"的文化品质;发扬光大汉语言母语文学的诗性特征.  相似文献   
10.
《少年维特之烦恼》对20世纪中国作家有着明显的影响,而维特式“烦恼”或“忧怨”在20世纪中国文学中更是感染了几代作家并成为一种忧郁型的创作症侯。在艺术审美层面上,维特式忧怨与中国文学的感伤传统在“现代性焦虑”中融结,体现在20世纪中国文学的创作形态中便是感伤和哀怨。其次,20世纪中国忧怨类作品的基本表达方式是“舒郁”——心理倾诉和“解愠”——主观抒发。正是在东方化语境中,20世纪中国文学的忧怨类创作既有西方色调,也有本身的生成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