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各国文化   1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2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网络教学(Web-based Instruction)环境不同于传统课堂教学中师生面对面的交流环境,通过以多媒体和网络通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有效的整合建构起一种理想的学习环境,这种环境“可以支持真实的情境创设、不受时空限制的资源共享、快速灵活的信息获取、丰富多样的交互方式、打破地域界限的协作交流,以及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的自主发现和自主探索”,  相似文献   
2.
论“三从四德”的伦理学内涵及其历史局限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从四德”是中国古代社会调节夫妻关系的伦理规范。由于古代中国是高度男权制的社会,所以,“三从四德”只是对于女性的单方面要求。“三从”即“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即“妇德”、“妇言”、“妇容”、“妇功”。这一伦理规范,几千年来,一方面约束着中国女性的生活道路,使其遭受到比男性更多、更过分的精神束缚。另一方面,也是古代社会维持家族一体制以及家庭稳定的工具之一。后一方面的功能则构成了对“孝道”的补充。  相似文献   
3.
当前英语教学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学生的英语学习出现“两极分化”,一般产生在初二上学期。这种“两极分化”严重地影响了英语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高。  相似文献   
4.
本文历史地、逻辑地阐述了博物馆存在着的文化品格与审美品格。与文化品格相联系,博物馆具有教育功能;与审美品格相关连,博物馆具有愉悦功能。两种功能的实现决定于两种品格的充分揭示。博物馆的本质特征就是实现两种品格的最终结合。达到文化审美的融合形态。  相似文献   
5.
"六家七宗"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文献解读与学理分析可以发现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六家七宗”中只有被僧肇批评的“本无宗”、“即色宗”、“心无宗”三宗才属于受玄学影响的早期般若学派 ,而“识含宗”、“幻化宗”、“缘会宗”三宗则属于受小乘佛教思想影响的思想流派。  相似文献   
6.
在博物馆界依然就博物馆学的学科生存权争论不休的时刻,提出“讲解学”的概念并试图自圆其说,其不合时宜是显而易见的。之所以斗胆托出这种设想,完全是基于对博物馆实践,特别是讲解工作实践的沉重的责任感与紧迫心理。正如苏东海先生所言:“我国有一支强大的专业讲解队伍,许多老讲解员是重视业务研究的,创造了许多成功  相似文献   
7.
近代以来,无论是中国佛教界,还是日本佛教界,都不约而同地对影响中国佛教最为深远的如来藏思想展开了反思,甚至批判.中国方面的主力先是支那内学院的欧阳竟无和吕澂,其后是印顺法师;日本方面,一开始主要围绕着<大乘起信论>以及<楞严经>的真伪展开,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则有"批判佛教"思潮集其大成.其实,这一思潮所指责的如来藏是"实体"、"基体",如来藏思想是受"神我"说影响而来等等观点都是站不住的.而将如来藏思想当作在印度大乘佛教独立的"第三系"的说法也是不符合客观事实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