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教育   15篇
各国文化   4篇
  2022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沈老师,您是著名的先秦史研究的专家,同时又十分关注史学理论的研究。我们曾经在全国史学理论讨论会上多次见过面,今天又在风景秀美的扬州瘦西湖畔的扬州大学参加“走向世界的中国史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我们这个年纪的人,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史学的发展有许多共同的经历、共同的感受。今天也借此机会对您进行一次专访。我们可以先谈一个轮廓,有些问题可以再深入研讨。●:不敢当。不过我们借此机会讨论一些问题还是很好的。一■:我们先谈谈先秦史研究吧!先秦史研究可以说是历史学中最难搞的部分,您却选择了它。您的学术生涯是从跟随赵光贤…  相似文献   
2.
古蜀文明是在一个自成单元的特殊地理环境中独自产生的,它的产生与古蜀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古蜀文明从根本上说,应属于原生性质的文明,是一种自然生长的文明,其基本特征为:第一,为亚热带低地农业的生产与生活方式;第二,它拥有吸纳众多外来文化因素,并将它们熔铸为一炉的文化气质;第三,为多神崇拜的宗教信仰及政教合一的政治体制。  相似文献   
3.
长城是战国时期列国间为防御邻国入侵的一种特殊的建筑形式。它最早出现在战国前期,具体地点则是在内地,如齐国为防御三晋而修建的齐长城,魏国、赵国、中山国所筑的长城及燕南长城等。到战国后期,始有北边长城的修筑,乃是位于西、北方向的赵、秦、燕修筑的北边长城,其目的是防御北方游牧族胡人的侵袭。这三个国家的长城连成一线,正适应了我国华夏民族构筑共同地域的需要。由于我国华夏民族最终形成的时间是在春秋战国之际,这几个国家北边长城的修建亦正构成了我国华夏民族的北部边界。  相似文献   
4.
在讨论包括吴越文化在内的许多地方古文化的过程中,往往在这些地方古国的姓氏、族属与考古文化的关系问题上出现不少争论,一些同志偏重于考古资料,强调考古文化的序列,主张这些地方的古文化自成系统、土生土长,该地区的古国族源出自地方土著。另一些同志则执著于古文献,喜欢就文献记载的地方古国的姓氏,及与之相关的历史传说来讨论这些古国的族属问题。其  相似文献   
5.
周公通过对夏殷之鉴的总结 ,提出了“德”、“礼”的主张。“德”是为了“保民”而对统治者个人提出的道德要求 ,而“礼”是对道德行为的制度化。这样 ,周朝统治者从专注于鬼神世界转向专注于现实社会和体察民情 ,从神权政治转向德治和礼制。孔子继承了周公的“德”、“礼”思想 ,并进一步发展为“仁学”思想。孔子与周公 ,都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奠基者。  相似文献   
6.
中国通史练习举要(下)沈长云41、元朝最受尊崇的喇嘛教是_教的一支,元世祖曾封喇嘛教僧人—为国师,使创制蒙古新字。42、元代剧作家关汉卿的代表作.反映了封建黑暗统治压迫人民的现实。另一位著名剧作家—的作品《西厢记》则描写了一出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43...  相似文献   
7.
经过对中国古代国家起源与形成问题在理论上及资料处理上存在分歧的清理,提出对此问题的一系列新的看法,包括中国前国家社会向国家社会发展的历程、中国早期国家的性质与其产生途径、夏商周三代国家的起源与其建立、三星堆国家,以及早期国家向成熟国家的过渡,等等.  相似文献   
8.
"井田制"问题是史学界讨论了多年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历史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本刊将近期收到的七篇不同观点的文章摘其要点,汇集刊出,供讨论研究。由于"井田制"问题史学界还存在分歧意见,暂时还难以彻底解决。因此在没有发现更多的出土材料之前,我们不拟继续刊发同题文章。至于史学界感兴趣的其它问题,今后本刊仍拟不定期组织一些类似的"笔谈",希望得到广大读者、作者的支持。  相似文献   
9.
荀子故里应是战国时期的赵国,并在很大程度上应是赵国的都城邯郸。荀子的祖上可能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卿族荀氏,但荀氏封地于战国时期并不属赵,因而指今山西南部的临猗、新绛或安泽几个地方为荀子生地都是没有根据的。不能因为《史记》仅仅记载荀子为“赵人”而未给出其生地在某个具体的县邑,便对荀子故里做出一些不切实际的猜测。  相似文献   
10.
荀子故里应是战国时期的赵国,并在很大程度上应是赵国的都城邯郸。荀子的祖上可能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卿族荀氏,但荀氏封地于战国时期并不属赵,因而指今山西南部的临猗、新绛或安泽几个地方为荀子生地都是没有根据的。不能因为《史记》仅仅记载荀子为"赵人"而未给出其生地在某个具体的县邑,便对荀子故里做出一些不切实际的猜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