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各国文化   2篇
综合类   1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8 毫秒
1.
选用人才,组织一个强有力的政权,这是任何一个阶级的最高统治者所关注的头等大事,区别只在于用什么样的标准去选用人才。所代表的阶级不同,标准也各异。作为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唐太宗是我国古代比较善于用人的封建帝王。他说:“朕居深宫之中,视听不能及远,所委者惟都督、刺史,此辈实治乱所系,尤须得人。”①又说:“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用非其才,必难致治”。②“为官择人,不可造次。用一君子,则君子皆至,用一小人,则小人竞进矣。”③这种慎重的态度,说明唐太宗懂得用人是有关政权巩固与否的大问题。  相似文献   
2.
恩格斯说过:“资产阶级把一切都变成商品,对历史学也是如此。资产阶级的本性,它生存的条件,就是要伪造一切商品,因而也要伪造历史。伪造得最符合于资产阶级利益的历史著作,所获得的报酬也最多。”(《〈爱尔兰史〉片断》)为了自己的阶级利益捏造历史,是一切剥削阶级的本性所决定的。“四人帮”为了篡党夺权,搞资本主义复辟,也继承了历史上剥削阶级的这种反动衣钵,通过他们的御用文人,大肆歪曲历史。  相似文献   
3.
提倡廉政,反对腐败,是历代政治家所十分关心的问题。但在这个问题上有系统而完整的思想,唐太宗是超过前人的。唐太宗由东征西讨的将军而登上皇帝的宝座以后,很快转变观念,抛开战争年代的经验,千方百计地寻求治国之道,力图把从战争中建立起来的国家推向太平盛世,提倡廉政,反对腐败,就是他全部治国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腐败可导致丧身亡国 唐太宗很善于从历史上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他从很多事例中得出结论,政治上的腐败,轻则身败名裂,重则亡国丧身。他举北齐后主的例子说:“齐主深好奢侈,所有府库,用之略尽,乃至关市无不税敛。”他认为  相似文献   
4.
乘机发展以图大计李渊是十六国时凉武昭王李暠的后代。北周时,其祖父李虎死后封为唐国公,其后李渊的父亲李昞和李渊自己都相继袭封。隋代北周后,李渊被补为千牛备身(皇帝的亲身护卫),由于隋文帝的独孤皇后又是李渊的姨母,更有利于他在政治上的发展。李渊先后做过谯州、陇州、岐州刺史。又先后为荥阳、楼烦郡守。隋炀帝进攻高丽时,他为之督运军粮。大业九年(公元613年),杨玄感起兵以后,又任弘化留守,并受命节度关右诸郡兵。大业十一年,又任山西、河东抚慰大使,镇压了毋端儿、敬盘陀等起义军。义宁元年(公元617年)初,李渊作了太原留守。就在这一年,李渊起兵反隋了。当时,农民起义的熊熊烈火正在遍地燃烧。翟让、李密领导的瓦岗军在中原屡战屡胜,逼近东都。豫章(江西南昌)的林士弘也屡败隋军,豪杰争相应之。其地北自九  相似文献   
5.
唐太宗读书     
唐太宗读书牛致功唐太宗以身经百战的将军走上历史舞台,继又成为高瞻远瞩,治国有成的政治家,他由前到后的转变,正是唐朝从战乱后的残破局面走向太平盛世的变革。这种变革,是唐太宗个人的努力顺应了历史前进的结果。唐太宗勤奋的读书,在他促使社会变革方面发挥了重要...  相似文献   
6.
孔丘这个奴隶主阶级的代言人,把当时(奴隶社会)的劳动人民诬称为“小人”、“下愚”。事实证明,“小人”伟大,“下愚”聪明。因为正是这些被诬称为“小人”、“下愚”的奴隶们,创造了社会财富,不断地进行革命斗争,从而推动历史前进,是历史的真正主人。所谓“下愚”与“上智”的对立,反映了革命和反革命的斗争孔丘说:“唯上智与下愚不栘”。“上智”,是指奴隶主阶级有他们所谓的知识;  相似文献   
7.
孔子何以“不知老之将至”牛致功唐代的杜甫说过:"人生七十古来稀。"后来,人们慢慢地就把七十岁视为古稀之年了。在古代,限于科学的发展水平和生活条件,人们的平均年龄较低,能活到七十岁当然值得庆幸了。孔子活了七十三岁,在春秋末年堪称高寿。后来,孔子被尊为圣...  相似文献   
8.
“四人帮”的御用写作班子梁效、罗思鼎之流,借研究儒法斗争史为名,歪曲历史的罪状很多。借口研究王安石变法,以读《王荆公年谱考略》为名,歪曲封建社会的历史,就是重要的一例。罗思鼎的《从王安石变法看儒法论战的演变》(载《红旗》1974年第二期)一文,荒谬地提出:围绕着王安石变法在统治阶级内部展开的斗争,“是封建社会中长期进行的儒法斗争的继续”,为他们把阶级斗争的历史歪曲为儒法斗争史制造历史依据。同时,  相似文献   
9.
《商君书》的《徕民》篇有这样一段意思,即本篇的作者向秦王献策说,只要秦国用免租免役和给以田宅的办法招徕韩、赵、魏的人民,那末,“山东之民无不西者矣”。在看到的一些《商君书》注释本中,对于这个“山东”的注释,都欠妥当。一般的注释,都认为这里的“山东”是指殽山以东或华山以东。这两种注释,前一种,从地理位置上说是对的,但没有说明其政治意义,后一种,不管从哪方面说都是不正确的。战国时期的“山东”,有两层意思:其一,是指殽山以东的地方;其二,是对主张  相似文献   
10.
东晋王羲之的书法,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唐太宗对王羲之非常崇拜,他千方百计、大力购求王羲之的遗作,特别是对《兰亭序》,他购求不成,又用欺骗的手段索取到手,最后又随他葬入昭陵。他为《晋书》的《王羲之传》写《论》,认为王羲之是“尽善尽美”的书法家。他为了使自己的女儿也像王羲之女那样,在书法上大有成就,遂命其第十二女字孟姜,与王羲之女同字。总之,在唐太宗看来,王羲之是前所未有的书法家,也是后人学习书法的典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