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教育   23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2篇
文化理论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中国《山海经》研究述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中国《山海经》研究中的若干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论述。文章首先简略地回顾了《山海经》研究的大致过程和所达到的学科水平;其次,对《山海经》研究的现状和意义进行了阐述,对现阶段《山海经》研究的特征及其内容进行了阐发,对《山海经》研究前景进行了预测,并强调指出《:山海经》研究的终极成果,必将会为全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世界范围内,审视了所谓"哥伦布第一个发现美洲"的问题.文章简介了联合国关于这个问题的一场大辩论,论述了在西方汉学家中两百余年来关于这一问题的论争,解放前我国学术界的讨论以及解放后的论争情况,并提出了"改写世界史,还历史以真面目"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山海经》成书于四千年前,此后历经补充、改动,仍保存了上古世界的概貌,因此研究价值极高.被誉为“天下第一奇书”并不过份.由于时空的变化,语言的古老,从战国到现代虽有不断研究.却还没有通读达诂;但作为一种信史资料,几乎没有异义.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有关学科的发展,考古发现的增多,以及《山海经》本身内容的再现.其庐山真面目逐步清晰,这就为上古史的研究,提出了越来越多的佐证;并且对于世界史中的一些原有记述,当然地提出了许多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4.
《诗三百》中,《大雅》、《小雅》共百又五篇,占三分之一强,且其内容也具有不容忽视的价值.然而,关于《大雅》、《小雅》本身名称的来源,至今仍没有准确而肯定的说法,因此,有进一步深入探讨之必要.关于《大雅》、《小雅》中“雅”之意义,古今论者异说纷呈,其荤荤大端者,兹述如次.  相似文献   
5.
历来说《诗》者,皆认为十五《国风》是按国别分的类,《商颂》《周颂》《鲁颂》也是如此;而对《大雅》《小雅》则另有说法.总之认为不是按地域来划分的类别。本文认为."综观《诗》的分别,可以发现它们应该是以地域为依据而划分的类别。在上古语言中,"雅"与"夏"相通.或互相连续.如“雅夏”.因此.这就是现在的“亚细亚”一词的来源。“大夏”就是《大雅》.“大夏”也就是“古希腊”.“小亚细亚”就是《小雅》。周武王前的西周.面对中原.背靠大夏,成为堪称中西合璧的广袤侯国。建立西周王朝后.很注意“采八方之音”.广泛搜集各地乐章.“大夏”和“小亚细亚”一带的音乐.对他们并不陌生.这就是在《诗》中出现《大雅》和《小雅》的历史背景。所以.正如同十五《国风》、三《颂》一样.《大雅》《小雅》名称也是源于地域而分的类。  相似文献   
6.
1979年4月,从太平洋彼岸传来了当年中国先民可能横渡至美洲的信息。美国圣地亚哥大学考古学家詹姆斯?莫里亚蒂博士,给我国著名考古学家贾兰坡寄来一封信。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古代典籍中,《山海经》堪称一郎“奇书”。全书仅3万1千余字,却蕴含着上古时代的丰富信息,然而,由于时代久远,其中很多宝贵的信息并不为后世的读者(包括今天的研究者)所理解,所重视,常被斥为怪诞不经,甚至被视为神话总集。今天,我们应该让《山海经》从神话回归历史,恢复它作为上古时代信史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8.
在中学文言文中,我们多次接触到“所以”这样一种甚为特殊的固定结构。这里的“所以”并不是一个词,而是由特殊的指示代词“所”和介词“以”组成的。关于这种固定结构的组成、意义、性质和用法,都有一些值得探讨的地方。本文仅就“所以”出现的五种格局作一些分析。  相似文献   
9.
《山海经》:揭开中国及世界文化之谜胡远鹏编者按:本文介绍了《山海经》研究的某些新进展.虽不无可商之处,却可供参考。此间亦有人正在研究《山海经》。欢迎赐稿。但望言简意赅,论必有据.一事一议.不生枝蔓。近年来.《山海经)这部有重要价值的中华文化瑰宝.日益...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将《诗经》中出现的53处所字,根据所字结构的通式,遂一进行检验,分为5种格局;对其中所字和所字结构充当句子成分的情况进行了分析,并对几种特例进行了剖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