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各国文化   4篇
综合类   1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1.
伏羲、女娲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之一,而少典、有蟜氏则是炎帝、黄帝的先祖。伏羲、女娲氏与少典、有蟜氏部族间的关系及其居住地望等诸多问题,至今仍在学术界存在争议。但诸多历史文献证明,以河南舞阳贾湖为代表的裴李岗文化和郑州、洛阳、三门峡地区的仰韶文化遗址,可能就是伏羲、女娲以及黄帝部族的文化遗存。  相似文献   
2.
三星堆和金沙商周祭祀坑分别出土的金杖、金冠带,都是古蜀国王祭祀太阳神时使用的法器。上面的“人头”是太阳的象征,“鸟”是“日精”和“阳气”的象征。“鱼”是黑暗和阴气的象征,“羽箭”是阳光升腾的象征。这则以“人头、鸟、鱼和羽箭”为母题的图案是一幅展示太阳上升、阴气消退的生动图式。三星堆祭祀坑出土的青铜神树是神话传说中“扶桑”的象征,大型立人青铜像是太阳神帝俊及古蜀先祖的象征。三星堆和金沙祭祀坑出土的大量文物,都是古蜀先民祭祀“日出入”活动的遗存,也是中国古代太阳神崇拜最为典型的实物见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河伯冯夷是夏商西周时期居住在黄河中游沿岸的著名国族。冯夷本是远古时代用葫芦来泅渡黄河的古老国族。“冯”应是“倗”的假借字,古史所谓“冯河”本应书作“倗河”。因倗国的得名与河伯冯夷国族的名义密切相关,故商周金文中的倗国,实指河伯冯夷以及后来的倗姓赤狄国族。冯夷国族生活在以今山西垣曲诸冯山为中心的黄河两岸,在今山西垣曲的商城遗址,可能就是冯夷国族早期的都城。山西降县西周墓出土的“倗伯”鼎诸器,说明这里当是西周倗姓蒲国居住的地方。  相似文献   
4.
5.
宝鸡北首岭、汝州阎村先后发现的"苍鹭衔鱼图"和"鹳鱼石斧图",应是仰韶文化先民分别用苍鹭、鹳、鱼、石斧、"五"字与陶瓶名义和用途的有机联系,来体现其祭祀亡故部落女性首领(或妻子)而创作的图画文字.这两幅图画文字虽然远隔千里,时间相差千年,但却使用类似的"图画"来表达相同观念.由此可见,仰韶文化先民使用图画文字来记载事实...  相似文献   
6.
2019年10月21日,在二里头遗址发掘六十周年之际,《人民日报》以《揭示古老文明的无字天书》为题进行报道。二里头文化是否真的是“无字天书”,二里头遗址是否发现夏代的“纪事文字”,这是学术界普遍关心的重要问题。1981年,该遗址出土的一件小口陶尊的肩部就明显刻有3个“符号”。  相似文献   
7.
寻根寄语     
  相似文献   
8.
蔡运章 《寻根》2022,(2):26-30
"图画文字"是人类文字起源和形成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1987年,在浙江杭州余杭南湖良渚文化遗址出土了一件陶罐腹部刻画的一圈"图案",为研究我国史前时期的"图画文字"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本文谨在前贤研究的基础上,试对这则"图画文字"略作讨论.  相似文献   
9.
《周易》哲学是塑造中华文明的思想基础。它所体现的宇宙生成的“大极”学说、“阴阳和合”的辩证法则、“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念,和“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精神,对我国古代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至今仍闪耀着熠熠的光辉,成为中华民族的瑰宝。特别是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今天,《周易》哲学的基本精神,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