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尊重老年人的自主决定权和生活的正常化是老龄化形势下老年人监护制度最重要的理念。我国的老年人监护制度已远远落后于国际社会的通行做法,因而重构我国老年人监护制度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对此,我国的老年人监护制度应当从确立新的监护制度理念、老年人监护制度的监护方式、被监护人与监护人的权利义务应当对等以及建立健全监护监督机制方面进行重构。  相似文献   
2.
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时代,法律精神是国家的主流精神之一。在法治国家里,社会公众对于法律的信仰是国家精神家园的坚实屏障。虽然法学界一直存在着法律可否被信仰之争,但是,我们必须正视的是法律正在经历着一场空前的革命,建设法治国家已是中国社会的必然选择。在当今时代,我们必须认识到法律精神与中国精神具有本质意义上的相通性,应当把对法律的信仰寓于民情的权威之中,以此来塑造国人的法律精神。  相似文献   
3.
《税法》教学如何走出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高校税法课已开设近20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面临诸多问题,甚至可能出现被边缘化的危险。所以要改革传统税法教学的单一模式,创新税法教学的新思路,使税法教学走出困境,满足社会对兼具法律与财经知识的专业人才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从两方面讨论这个问题。其一 ,必须提高学生的外语素质 ,包括三方面 :首先应掌握足够量的词汇 ,这是阅读的基础 ;其次应打下扎实的语法功底 ,这在阅读过程中可起到桥梁的作用 ;最后 ,学生应扩展知识面 ,了解英语国家人文风俗 ,这可在理解文章时起到补充的作用。其二 ,要注重提高学生的阅读技巧。首先必须增强学生阅读自信心 ;其次 ,在日常学习中应注重精读和泛读相结合 ;再次 ,应了解常见的题型 ,掌握解题技巧 ;此外 ,还要注意从把握文章结构入手 ,提高阅读理解力 ;最后还应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良好心态  相似文献   
5.
d和 b互混 ,q和 p互混 ,一直是阻碍拼音教学的老大难 ,笔者想了一个巧妙的办法 ,让学生很容易分清了 d和b与 q和 p。在区分这四个声母时 ,我启发学生思考 :“谁能用你的肢体动作摆成一个 d?”一个学生上台做了一个左手叉腰的动作。教师接着问 :“你为什么要这样摆呢 ?”学生回答 :“左下半圆 d、d、d。”“那谁能用自己的身体摆成一个 b?”这时马上又有学生上台做了一个右手叉腰的动作。我让两个学生并排站在一起 ,指着他们的身体造型领读儿歌 :“左下半圆 d、d、d,右下半圆b、b、b。”而后 ,我又让同桌两个人左边同学摆 d,右边同学摆 b,边…  相似文献   
6.
许利平  张恩 《中国科技纵横》2011,(11):329-329,332
通常普通高校的各种人文素质课只能在课程设置中起结构性的作用,而不能在教育实践中起功能性的作用。而高职高专院校的汉语母语(大学语文)则应该符合高职教育的总体目标,即以能力培养为主,将普通高校人文素质教育中的能力要素提高到核心地位加以分解后重新整合,并通过教学改革来适应21世纪职业环境下的人力资源需求。  相似文献   
7.
法律信仰的实践直接关系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功与否,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前途与命运。然而,近年来法学教育却鲜有涉及,即便是对在校的法科大学生也忽略法律信仰教育。本文基于法科学生法律信仰的问卷调查,分析了学生的法律信仰认知现状,以及影响法律信仰的因素,并提出通过调整教学内容、转变教育方式、转换教育理念、转移教育重心等途径有针对性地培养法科学生的法律信仰。  相似文献   
8.
许利平  王明贤 《教师》2011,(20):41-42
计算机和互联网的飞跃发展,促进了教育信息化,并在职业教育语言教学中的应用已呈现出更为广阔的空间。"后PC时代"数码多媒体手段不受时空的限制,融图、文、声、像于一体,直接作用于人的多种感觉器官,形象逼真地表现五彩纷呈的事物,为语言教学增添了无穷的魅力。这种语言教学已经成为培养学生适应市场经济、强化学生职业技能的重要教学手段。  相似文献   
9.
计算机和互联网的飞跃发展,促进了教育信息化,并在职业教育语言教学中的应用已呈现出更为广阔的空间。后PC时代数码多媒体手段不受时空的限制,融图、文、声、像于一体,直接作用于人的多种感觉器官,形象逼真地表现五彩纷呈的事物,为语言教学增添了无穷的魅力。这种语言教学已经成为培养学生适应市场经济、强化学生职业技能的重要教学手段。  相似文献   
10.
许利平  赵明珠 《职教论坛》2012,(14):33-34,37
《职业口才》课程建设基于新时期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环境,对旧有文化基础课程加以整合、开发和创新,创建一门以综合素质与核心能力培养为主的新型公共基础课程,通过从教学理念到教学手段的综合教学改革,突出职业教育特色,提升高职人文素质教育水平,构建以“职业为先、岗位为重、素质为本”的课程结构和体系,确保高职高专院校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