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各国文化   1篇
信息传播   2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张慎言在任职南京期间结识了后来成为著名史学家的谈迁,并引为知己。在谈迁的诗文笔记中留下了不少关于张慎言晚年行迹的记述,以这些第一手资料为依据,通过梳理,基本确定了张慎言的享年,其生卒年份应为1575-1645,纠正了史籍传记文和新编辞书条目的错误。  相似文献   
2.
清黄虞稷《千顷堂书目》卷五《史学类》载:"曹珗《史评》又《史解》"。同书卷二六《别集类·万历辛丑科二十九年》载:"曹珫《大树堂集》;字葆素,益都人,太子少保,工部尚书"。校曰:"曹珫不载《题名录》"。  相似文献   
3.
赵承中 《寻根》2008,(4):96-102
《万历三十一年癸卯楚事妖书始末》(以下简称《两案始末》),不分卷,一度为“旧雨草堂”主人所有,今藏国家图书馆。它不载于明末以来官私书目,罕见流传。自上世纪80年代末被收入《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第13册,由书目文献出版社影印出版后,这部“养在深闺”的史部文献才开始为人们所知晓。  相似文献   
4.
蘅塘退士是《唐诗三百首》的编选者。他的《唐诗三百首》编成于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虽然这是读者层次较低的一种唐诗选本,所面向的主要对象为塾学子弟,但自问世后甚是流行,其影响远远超过了名家手编的唐诗选本。  相似文献   
5.
晚明东林党是由一批富有历史责任感的士大夫组合而成的政治群体,作为这个群体的精神领袖,顾宪成以程朱的“理本论”学说为政治斗争展开了理论论证,形成了较系统的思想学说和具有个性的学术风貌,后人名之为“东林学派”,从时代氛围,儒家化这些宏观背景和顾宪成的家庭身世,从政经历等微观视角,来解读其思想,以期较全面地理解东林党的政治主张及活动。  相似文献   
6.
《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是很能体现杜甫诗法和诗风的一首连章诗,但未引起令人应有的重视。本文侧重于从创作背景、章法、意蕴入其影响等方面,对该诗进行分析和介绍;同时,对争议较多的该诗第六章的立意也有所辩证。  相似文献   
7.
东林是党非党是晚明史研究中无法回避的问题.自九十年代以来,不少有关论著都有意无意地涉及到了这个问题.但由于论者所取标准和视角的不同,见仁见智,各种观点杂然纷呈.本文对此择要介绍,以展示到目前为止这方面研究的进展状况.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