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各国文化   1篇
信息传播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南阳汉画是汉代流行在南阳地区贵族、地主、商人阶层间的一种墓葬装饰艺术,是南阳本地传统文化和春秋战国时期楚、巴蜀、中原文化等长期融合的结晶。汉画"牛虎戏"图像充分体现了这种交融:牛作为辟邪神兽映射出南阳地方文化因素,白虎作为辟邪图案映射出巴文化因素,熊作为辟邪图案映射出楚文化因素。文化交融是南阳地域文化形成的基础,南阳的地理位置、人口的流动性以及发达的商贸经济和特殊的政治地位是这种文化交融的基础,正是这种交融促成了南阳文化的个性和特征。  相似文献   
2.
徐旭生对考古学研究的理论贡献有三:一是“上古三大集团”理论;二是在古代国家形成的问题上,古代中国经历了氏族社会的解体——夏王国的建立——秦汉大帝国的形成;三是任何民族历史开始的时候都是传说和神话杂糅在一起的,掺杂神的传说同纯粹的神话有分别,可在传说中找出历史的核心。徐旭生考古学研究渊源除了深厚的国学功底及对古史研究的热情外,到西方留学经历使其接触到了西方先进的人类学理论和实践活动以及国内学者蒙文通、傅斯年对古代民族的划分理论都对其产生了重大影响。其理论对疑古学派的观点进行了有力反驳,推动了苏秉琦“区系类型说”的提出,为我们开创了一条通过研究神话传说来进行考古研究的新途径,推动了中国文明起源研究的进程。  相似文献   
3.
两汉时期疫病高发,针对疫病的差异性,从生存环境、生活习惯、节日风俗、宗教信仰方面进行了预防,包括对已发病人采取隔离措施等,有效制止了疫病的大规模蔓延。  相似文献   
4.
金爱秀 《寻根》2008,(2):18-22
中国艺术史上有一颗璀璨的明珠,由于它深埋于地下,得以较好地保存,更由于它的艺术形式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因此成为研究古代社会宗教、民俗、历史文化等不可或缺的资料。这颗明珠就是汉画像。这些画像主要依附在汉代墓葬中的建筑构件——画像石、画像砖及壁画上,属于墓葬艺术的一种。  相似文献   
5.
两汉时期服食理论的可操作性激发了人们服食的热情,发达的医学、矿物学、冶金学和化学等对服食成仙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两汉服食一方面促进了中医药的迅速发展和道教在民间的普及,另一方面也对社会安定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