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各国文化   4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
一 孔子的神化、圣化是历代统治者推崇的结果.自汉代以后,孔子的圣人形象在历代封建朝廷的不断加封中日益强化.晚清各帝虽因内忧外患未亲临圣庙,但仍派朝廷重员致祭孔子,且不断在孔庙中新增大量的儒学名宿配祀.  相似文献   
2.
闫长丽 《兰台世界》2012,(12):41-42
端方是清末重要的封疆大吏,历任湖北巡抚、湖南巡抚、湖广总督、两江总督等要职,其任内形成大量档案文件,共约144770件。端方档案按文种可分为电报、函札和杂档三类;按内容可分为政治、经济、军事、教育、民政、外交六类。  相似文献   
3.
闫长丽 《寻根》2009,(6):89-95
孔子的神化、圣化是历代统治者推崇的结果。自汉代以后,孔子的圣人形象在历代封建朝廷的不断加封中日益强化。晚清各帝虽因内忧外患未亲临圣庙,但仍派朝廷重员致祭孔子,且不断在孔庙中新增大量的儒学名宿配祀。至民国时期,尊孔之势丝毫未减。袁世凯于民国元年(1912年)即颁尊孔令,  相似文献   
4.
闫长丽 《寻根》2008,(2):42-47
1929年6月8日.在孔子的故里曲阜,山东省立第二师范的学生剧团在其学校礼堂公演林语堂的“独幕悲喜剧”《子见南子》,并邀孔氏族人观看,引发了震惊全国的“子见南子”案。该案在教育界、学术界、  相似文献   
5.
闫长丽 《寻根》2008,(6):89-95
孔子的神化、圣化是历代统治者推崇的结果。自汉代以后,孔子的圣人形象在历代封建朝廷的不断加封中日益强化。晚清各帝虽因内忧外患未亲临圣庙,但仍派朝廷重员致祭孔子,且不断在孔庙中新增大量的儒学名宿配祀。至民国时期,尊孔之势丝毫未减。袁世凯于民国元年(1912年)即颁尊孔令,著孔子第76代嫡孙孔令贻仍袭衍圣公并加郡王衔;民国3年(1914年)制定《崇圣典例》,恢复孔府祀田制度。蒋介石时期,  相似文献   
6.
闫长丽 《职业圈》2013,(23):61-61
随着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特别是互联网的全面普及,当今社会进入了网络时代。由于网络具有全球性、开放性、交互性、即时性、综合性等特点,对思想政治工作来说,它恰似一把双刃剑,既给我们带来难得的机遇,又使我们面临严峻的挑战,因此我们必须认真思考,采取对策,充分发挥网络技术优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  相似文献   
7.
孔府的自然物信仰主要包括祭北斗和祭日晷。祭北斗仪式与恢宏隆重的祭孔仪式相比,简而又简,且被特意遮蔽掩盖,显示出孔府把不属于儒家思想体系的文化信仰遮蔽起来,以示圣裔独尊儒家文化,尊崇隶属道教范畴的北斗信仰,实质仍是维护儒家思想。祭日晷此独特的信仰方式,更深层面地反应了孔府自视傲于封建王朝之上的心态。孔府对于诸多自然现象、自然物的信仰与敬奉,是孔府维持神圣地位不懈努力的具体表现,皆是以孔府自身的切身利益为旨归,只是某些敬奉的方式因朝代的更换而有所变动,其信仰并未摆脱实用功利性色彩,凸显出崇儒重道的文化实质。  相似文献   
8.
端方与那桐、荣庆被时人并称为"北京旗下三才子",是满族中比较优秀的人才,是清朝封疆大吏中的开明改革者,亦是辛亥革命之际清朝满族大员中名气最大的牺牲者。铁路是清末社会矛盾的焦点,亦是辛亥革命爆发的诱因之一。端方本是反对清廷的铁路国有政策,却不得不违心地去执行;其本身是反对革命的,却无意中充当了辛亥革命的催化剂,并成为一些革命党人邀功请赏的资本。因此,端方与清末铁路都成为了辛亥革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