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各国文化   2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陈传坤 《寻根》2010,(5):56-59
<正>一、"一拳石"不能证雪芹书箱为伪造从2009年年初开始,各家红学网络上,关于所谓曹雪芹书箱真假的问题又被很多人提起来。其中,有一个传为某专家主伪的意见引起了我的兴趣。此观点认为书箱是伪造的,核心证据是什么呢?正如红学研究者于鹏所言:问题的核心是与补天有关的"一拳石"出于富竹泉的诗句,此诗被其外孙冒充曹雪芹诗中,而号称曹雪芹书箱的箱子上偏偏有这个"一拳顽石"。  相似文献   
2.
本文结合抄本行款、避讳方式、抄写时代等外证,从文本内证入手辨证吴晓铃旧藏道光人戬谷手抄之《红楼梦》戬本,既不属于脂抄本系列,又不同于程高本,而是属于《红楼梦》嘉庆十六年东观阁本系列;从破立两方面着手,论证戬抄本之底本当为东观阁本。否证了刘世德所谓"我更相信,戬本的底本(或其底本之底本)的年代是在乾隆年间,在程甲本问世的乾隆五十六年(1791)之前"之观点。  相似文献   
3.
新闻评论是报纸的旗帜和灵魂,是纸媒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可是由于受政策、宣传纪律等的制约,一般观点认为地方报纸的评论版块在"舆论边界"方面很难突围,很难做大、做强、做好。但正是因远离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市报评论版更有契机和空间突破"天花板",从个案切入,重点向经济、社会、民生等领域微观话题倾斜,实现螺蛳壳里做道场的功效。  相似文献   
4.
民国间修撰之《兴化县续志》载录了元人王道生所撰之《施耐庵墓志》,该墓志提供了《水浒》作者施耐庵行状之确切证据。但是,因该墓志面世时间远离作者的时代,由此质疑之声不绝如缕。本文就反对者提议的"质疑"点一一辨析,借助语源和典章故实等佐证该墓志文本并无违背其他文献史料之处,反证《施耐庵墓志》之可信无疑。  相似文献   
5.
结合桐花凤阁批校的程乙本《红楼梦》主事者陈其泰生平时代,首次考辨桐花凤阁批本凡二十回抄文底本乃为本于嘉庆庚辰藤花榭版《绣像红楼梦》,并参以异文比勘证明陈氏旁添文则为参照张新之妙本,佐证陈氏抄补之后二十回文本及其校勘,当系东观阁本俗本一系。附带考订2006年发现的补拙斋抄本之底本当源于三家评本,辨析所谓补拙斋抄本底本有脂砚斋本特征说法之误。  相似文献   
6.
依据抄本的缮写避讳形式,推断《红楼梦》容庚藏120回抄本的形成时代在道光元年之后。据此,进一步比勘此抄本与当时坊间流传的其他刻本之间的文本异同现象,论证容庚藏本实乃远于脂本、程甲本和东观阁本版本系列,而更近于程乙本版本系列。通过异文举证,考定该抄本在缮写时很可能参校了道光壬辰王评本;并以光绪丙子王评本、光绪大观琐录本等佐证容庚藏抄本并非《红楼梦》早期版本。同时,证伪了"它的存在已经使《红楼梦》120回抄本早于第一个排印本的结论成为可能"之判断。  相似文献   
7.
借用某一个版本细微之处的"独异"或几个本子的共有异文考索版本的嬗递关系,是清代朴学以来的传统,也曾经是很多古籍版本研究的途径之一。这种沿波逐流的考证版本的"探微"方法,曾在《红楼梦版本探微》一书中被推向了极致。笔者拈出该《探微》一书论及的几个具体例子,例证"探微"方法之弊端。  相似文献   
8.
从《红楼梦》春草堂藏本的抄写款式等外部特征出发,发现春草堂藏抄本特征契合于清嘉庆十六年(1811)东观阁本,并通过考辨两者之间存在三十几例"异文"完全重合的事实,论证春草堂藏抄本当系东观阁本刻本一系;廓清春草堂藏本并非源于某一种脂本,也不属于程甲、乙本。同时,通过异文比勘发现庚辰等脂本并非近于程高本,而是更近于东观阁本,即东观阁本系列与脂本有着更亲缘的嬗递关系,否证了所谓春草堂藏本"这个本子的底本也有可能是程甲、乙本和脂本系统之外的本子,很有可能是一个在程甲本、程乙本之前就出现的一百二十回抄本"之观点。  相似文献   
9.
文章在刘世德先生近作《四种〈红楼梦〉程乙本的差异》一文讨论了四种本子的细部特征和版次问题的基础上,继续考察青石本、中本、吴本、仓石本、陈本、津藏本等六种《红楼梦》活字本之差异、重叶、缺文、"异植字版"现象,考辨青石本乃活字印本中的早期过渡本;中本、吴本次之;仓石本、陈本、津藏本等又次之。同时,廓清刘世德所据"异植字版"现象考论活字本孰先孰后之误及其举证之失。  相似文献   
10.
作为120回抄本,蒙府本《石头记》一直受到红学界的重视,关于其配抄部分底本问题,学界一般认为应属程甲本系统。通过蒙府本与各翻印本文本比对,论述蒙府本配抄部分文本系据程甲本系统而来,确切地说:卷首程序乃抄自藤花榭本,而非程甲本;配补正文部分(第57回-62回、第81回-120回)则抄自程甲本和程甲本翻印本,而非另一种“底本是脂本和程本之外的抄本”蒙府本乃是一部脂本和程甲本翻印本的配装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