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0篇
教育   50篇
各国文化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庄子思想是一座玄奥空幻的迷宫。千百年来,吸引了无数人们为之探寻,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又往往为其庞杂缠绕和万方仪态的迷离现象所眩惑,令后学者甚难切入认识其本真完整体系的理论面貌。本文拟作宏观探析,把握其思想的总体框架,从其思想逻辑发展的三重间架逐一概述。在世俗间架的社会性中,首先分析了庄子匡世愿望的现实根源和思想根源,然后着重阐述了庄子思想的“援儒入道”和“援法入道”,以及体悟老子“无为而无不为”的道家精义,表达了其赈济世俗的愿望。在原生间架的自然性中,庄子饱蘸浓墨着力描绘自然天放的景象,追寻“同与禽兽居”的理想再造的自然世界。在这一层面上,庄子开始了对一切有为文明的批判和进行了自然之道的哲学思考。但庄子的自然理想追求更不具有实现的可能性,于是出现了庄子思想内在的冲突,以致造成各种变异的结果,直至心灵的萎缩和痛苦。在玄思间架的超自然性中,庄子思想不仅冲破尘网,而且进一步超越自然,摆脱一切有物、有为和有待之累,进入玄思空幻的无待逍遥世界,标志着庄子思想的彻底解脱。用于证实该间架的思想内容,以内七篇为重点分述。总之,庄子思想重峦叠嶂,交错纵横。从宏观上把握其多重间架,恐有益于进一步理解庄子思想的总体构造。  相似文献   
2.
孔子,万世师表,“人之模范也”,是我国古代教育史上一颗永恒的光彩夺目的巨星。历代以来.其杰出的教育思想与经验,普遍为人们所汲取,乃至当代,依然不失其光彩。本文拟以《论语》为依据,着重探讨孔子作为教者在答教艺术方面的突出贡献。一部《论语》,1.5万余字,言简意赅,寓义深广。数以百计的言论构成了其主干。其中,独立的“子曰”条目约200余则,有问有答的条目各150则左右。另有平常的对话几十则。孔子作为教者显然是回答问题的主导。但孔子之答,必以士子之问为前提。答与问是有机整体的两个方面,因此,士子在求学…  相似文献   
3.
构建高校网络德育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网络信息时代,高校传统德育工作面临新挑战,构建高校网络德育体系迫在眉睫。提出构建的基本思路和设想,其一,高校网络德育体系的主要特征是虚拟性、时代性、技术性和相对性等,这是理解体系构建的必要前提;其二,高校网络德育体系的主要目标是主体构建与全面渗透、集体构建与个体自建、技术构建与心灵构建等相互结合,这是把握体系构建基本方向的正确选择;其三,高校网络德育体系的主要框架体现构建内容的原则性、构建途径的层次性、构建工具的多样性,作一结构图直观展示体系框架。  相似文献   
4.
泉州外来宗教文化的传播,与"海上丝绸之路"的文明历程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中,伊斯兰教在泉州的传播是泉州"海上丝绸之路"兴起的直接结果,印度教在泉州传播的历史命运与泉州"海上丝绸之路"的盛衰过程相始终,摩尼教和基督教在泉州的传播是泉州"海上丝绸之路"的环境产物。外来宗教文化的传播,促进了中外文化大交流,进一步加强了泉州国际大港的地位。当泉州"海上丝绸之路"趋于衰落,泉州外来宗教文化的传播也就陷于低谷或走向衰落。但多元的宗教精神及信仰的某些形式依然长期影响着泉州社会,其所蕴涵的文化价值成为泉州人乃至中华民族的共同文化财富。  相似文献   
5.
泉州戏神文化中人戏和偶戏分别有雷海青相公和苏相公为代表,两戏戏神都称“田都元帅”,有诸多共同的文化表现特点.但在历史的实际存在过程中,两戏戏神文化却十分复杂,存在种种的同异点,偶戏中还有十分隆重的戏祖陈平崇拜.泉州艺苑崇尚戏神的复杂局面,实际上是泉州多神信仰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体现了泉州对多元文化的包容与保护.  相似文献   
6.
李贽虽非道家人士,却深受道家思想影响。李贽思想的道家内藏主要见于:李贽“童心说”内藏道家蕴涵,“童心说”直接受到老庄思想影响;李贽行为任性自然,传承于老庄悠然率性之本色,有道家风格;李贽思想的平等观,与道家学说如出一辙;李贽对传统封建统治思想的强烈批判,直接发扬了老庄的批判之风,他是道家批判精神的实际践履者;李贽大无畏的生死观不仅受到佛禅思想的影响,也受到过庄子“过隙人生”、“悬解”等理论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7.
我国古代私学教育发轫于孔丘.自孔丘始,人们“择师而教”则日益盛行.“择师而教”是社会对为人师者知、行、才、学等全面素质的要求.它同“为人师表”和“尊师重教”共同构成了我国古代有益的教育机制.这种机制对促进民族教育的不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民族传统文化以道家自然和儒家伦理为内因子,他们各自源于母系自然环境和父系社会条件,共同追寻“和”的终极目标。道家之和以自然为出发点,儒家之和以社会为出发点。道家崇尚自然。确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反对人类中心主义;而儒家关注伦理,确立社会中和关系,坚持以专制强权为基础的人本主义。同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代表的东方文化比较而言,西方文化则远离自然和谐,在高度发达的科技的主导下,越来越强化了人类中心主义,加速了世界危机。人类为了存续不绝的生命,唯一的选择就是追寻自然和谐目标,改变人类中心主义观念,尤以民族传统道家文化为依据,建立非人类中心主义的和谐共生的自然新世界。  相似文献   
9.
在现代文明冲突的过程中,我国传统文化遭遇现实困惑,主要有民族信仰、道德、理性和人文等内在精神的失落,有文明素质低级化、庸俗化趋向以及全球化过程中的“西化”趋向。惟有走出困惑,对接世界先进文明,确立以儒道为核心的民族根脉文化,依靠党的力量,重建共产主义理想目标,从教育入手塑造民族理性精神,确立信仰、理想、精神三大内在文化要素的大目标,才能促进民族社会大发展。  相似文献   
10.
“晋江模式”的转变离不开文化的内在依据,晋江富有优秀的传统文化精神,在现代性和世界性的文化生态中,晋江文化广收博纳,在现有文化精神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文化层次,确立超越文化精神,为晋江现代企业制度模式的建立和未来社会的更大发展奠定深厚的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