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各国文化   2篇
信息传播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一佛教自两汉之际传入中土后 ,为了在这块文化业已高度发展的土地上生根成长 ,努力寻求生存与发展的空间 ,同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发生着或斗争冲突、或交涉融合的关系。中土人士在接受和理解佛教的某些理念时 ,也难免会受到中土固有文化观念的影响。晋宋之际以慧远、竺道生以及谢灵运等为代表的僧俗之士 ,在接受佛教理念时 ,就自觉不自觉地以自身固有的文化修养 ,对佛教的某些教义作了一些创造性的发挥。而这种主观色谢灵运《佛影铭并序》阐提观发微@陈道贵$安徽省合肥市安徽大学中文系!230039  相似文献   
2.
陈道贵 《文教资料》2000,(3):133-136
江国贞《司空表圣研究》(台湾文津出版社1978年版,以下简称《研究》),据司空图诗文、同时人寄司空图之诗及有关史料,共考订与司空图交游者55人。罗联添《司空图年谱》(台湾学海出版社《唐诗文六家年谱》所收,以下简称《年谱》亦随文考订若干。笔者研读,受益非浅。然智者千虑,或有一失。兹不揣冒昧,欲献补正数例,以为求教之阶。 极浦 司空图《与极浦书》之极浦,《研究》、《年谱》均以“待考”处之。按,极浦乃汪极之字,杜黎均《二十四诗品译注》已指出。汪极,歙县人,大顺二年(891)进士及第(清道光八年刊本《歙县…  相似文献   
3.
郭璞《游仙诗·京华游侠窟》 ,唐人李善在《文选注》中作了较为详细的注释。依李善注 ,诗中“未若托蓬莱”之“蓬莱”系仙境之代称 ;而“安事登云梯”之“云梯”则指“仙人升天 ,因云而上 ,故曰云梯”。与此相关 ,他还将“进则保龙现”、“退为触藩羝”之“进”、“退”解作“求仙”与“处俗”。如此注解 ,自然与诗题“游仙”吻合。但后世却出现了一些与李善注不同的观点。如清人沈德潜《古诗源》卷八注“进”为“仕进” ,与李善解作“求仙”不同。晚清以来 ,又有不少学者作了一些新的解会。黄季刚认为 ,郭璞《游仙诗》系“摅其忧生愤世情 ,…  相似文献   
4.
郭璞的《游仙》组诗,自古及今不乏论者。然而,以迄今为止的情形而言,则仍然存留着不少疑问以至争议。如对于这组题为《游仙》的五言诗作的创作主旨问题,就存在“坎咏怀”与“列仙之趣”的矛盾观点。笔者于梳理历代有关言论的基础上,欲对此作出较为符合历史真实的评说,以期有助于文学史之研究。倘因学殖贫弱而出言不当,还望学界方家、同好不吝赐教。 一 就今天尚可见到的文献而言,最早对郭璞诗歌创作予以评价的要数东晋李充的《翰林论》。据钟嵘《诗品》所引,李充在《翰林论》中称郭璞为“诗首”,可谓推崇之至。刘宋末年的檀…  相似文献   
5.
钟嵘<诗品·序>"永嘉时,贵黄老"之"黄老",学术界一般将其等同于道家学说.汪春泓先生另立新说,以为其所指乃无为而治的为政方略.实际上,从<诗品>自身,可知"永嘉"的时代断限存在明显的失误,难以作为立论的根据.而魏晋以降各家所用"黄老",亦多属道家或道教.因此,似无必要推翻学界的通行观点.  相似文献   
6.
东晋玄言诗风盛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中佛教对当时文人浸染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由于佛教的影响 ,孙绰、许询等玄言诗人一方面继承了郭璞五言诗创作以玄理入诗的作法 ,另一方面又扬弃了其中与玄理相伴的神仙家言 ,使得郭璞诗中尚存的“坎咏怀”的内涵与“飘飘而凌云”的审美感受消失殆尽 ,导致《诗》、《骚》体尽、“淡乎寡味”的玄言诗创作成为一时风尚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