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教育   9篇
科学研究   4篇
各国文化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此文构建了水珠的"象",而且用太阳烘托它,因太阳,水珠似乎渺小,因太阳,水珠胜过金刚石。能兼顾两面选择一个烘托者,思维周密。但是,标题太大,宜实一点,如"吐水"……另外,第一自然段中"汩汩流出"应改为"渗出"。倒数第三自然段中的"放弃"和倒数第二自然段中的"往下滑",用词不当,宜用"变换位置"的意思来表述。  相似文献   
2.
试论社区文化建设及其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作了极其深刻的阐述,然而它是涉及到方方面面的。本文就社区文化建设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意义作些论述。社区文化是某一特定区域内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具体展现,人们的思想观念、道德情操和行为方式的形成和发展无不受其影响,甚至这样那样地制约着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作为一种文化类型,社区文化是由生活在其中的居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实践,尤其是共同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中逐渐形成的。社区文化从它诞生之日起就格上了它的创造者──该社区居民一切思维特点和行为特征。但是…  相似文献   
3.
遗传算法具有良好的全局搜索性能,鲁棒性强,适用于并行处理,但标准的遗传算法(SGA)收敛速度太慢,交叉率和变异率固定等缺陷,对提高控制系统的响应速度和控制精度不利,严重影响到遗传算法实际应用。文章主要研究了基于自适应竞争的遗传算法,采用保优竞争策略,仿真显示该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就中国古代山水田园诗中景物的四时推移,如何激活并引发诗人审美情感变易的现象,作一个审美心理学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图谱”是指经过系统编辑并根据实物绘制或摄制的图集.中国传统图谱的编制和研究历史悠久.具有现代意义的图谱编绘始于19世纪的欧洲.本文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图谱样本集——中国手工纺织技艺图谱》编制实践为例,借鉴中国传统图谱学、日本民俗地图、知识图谱的理论和方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图谱编制的原则、特点与方法进行初步探讨和总结.  相似文献   
6.
工科毕业设计的传统指导模式在选题上存在命题的随意性较大、难易程度相差较大、选题的知识覆盖面不宽、研究内容单一的问题,在指导方式上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协调组织能力,不利于师资力量的培养和建设。为此,提出大项目小课题的毕业设计指导模式,即以教师科研项目为背景,将大项目分解成多个小课题,采用课题组团队指导、定期汇报的形式,实现教师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以及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学习、督促的关系和作用。以"油罐区自动消防系统"为实例,说明了大项目小课题毕业设计指导模式的具体组织实施过程,实践证明该指导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科研和团队合作能力等综合素质,能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与适应能力,同时对师资力量的培养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就中国古代山水田园诗中景物的四时推移,如何激活并引发诗人审美情感变易的现象,作一个审美心理学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近代上海服饰文化最显著的特点是中西合璧、趋新求变、个性鲜明、意识超前。徐华龙的《上海服饰文化史》对上海服装文化进行了全新解读和历史建构,成为认识上海民俗和上海文化的一把钥匙。在作者看来,旗袍无疑是最能体现上海服饰文化特点的代表性服饰。因此,在徐华龙先生新著的开头部分,首先对旗袍的文化元素进行解读,勾画出上海服饰文化变迁的基本轨迹;在对上海服装文化史的历史建构中,以上海开埠为起点,将近代上海服饰文化史分为四个重要阶段,概括其特色,阐述其相互之间的逻辑联系,初步建构起了上海服饰文化的发展历史。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基于策略的管理技术和基于智能Agent分布式系统地分析,提出了一种策略驱动的基于多Agent的网络管理体系结构,利用策略和Agent多种特性,适合实现面向服务和自治管理的分布式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10.
2008年上海民间文艺学与民俗学研究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民俗学学科建设、民间信仰和地域民俗文化等多方面展开。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研究方面,进一步向应用性研究拓展。陈勤建、钱炜蕾的《“长三角”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联动和共同发展》(《文化遗产》2008年第1期)一文提出了长三角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联动问题。长三角在民众的生存方式、生产技艺、生活智慧和思维原型上的大同小异,决定了该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呈现出许多同源性或共同性的形态和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